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市场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发布日期:2015-05-13 来源:中国时刻网 浏览次数:1581
在外商独资日益强化的今天,零部件体系尤其是高端产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与整车的高速发展相得益彰,是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难题。 由
 在外商独资日益强化的今天,零部件体系尤其是高端产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与整车的高速发展相得益彰,是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难题。

    由于车辆安全性能不佳引起的交通事故早已成为令政府头疼的难题。一辆整车由千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因此,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要想减少由性能不佳而诱发的交通事故,从根本上来说还须提高零部件的技术水平。

    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不久前召开的“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基于居高不下的汽车交通安全事故压力,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坚决呼吁,汽车的主、被动安全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倒车雷达等技术急需在本土生产并应用,而这些零部件关键技术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最欠缺的。

    作为汽车业的后起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还囿于低端水平,高技术高性能的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少之又少,造成了高端产品在整车装配中的严重缺失。从近年来外资、合资企业的投资来看,独资、控股形式明显加强,“市场没换到技术”的尴尬局面在零部件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除了鼓励自主企业加大研发,提升技术外,政府必须在国际通行的规则之内,利用政策、税收等杠杆,加速实现外资、合资企业本土化,实现技术升级,使中国零部件业整体向高端迈进。

    本土厂商“高端”之困
    在此次“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李处长透露,虽然目前ABS技术在中国已经基本普及,而车辆未来需求最大的安全配置──汽车行驶稳定控制系统的配备仅在3%至4%,2006年博世中国进行的ESP安全调查中,超过73%的受访者希望购买的下一辆车中配备有ESP。预计到2010年,配备数字才会上升到10%。

    据悉,在欧洲广为应用的ESP系统到2010年也将在美国的所有车型上装配,而在中国还处于应用甚少的处境。

    中国零部件整体规模不算小,但整体发展远远落后于整车水平。如何突破高端技术瓶颈,一直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心病。

    目前,中国有上万家零部件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开发能力很弱,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还未形成同步开发能力,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的供货能力刚刚起步,大大影响了整车的水平。

    随着中国零部件市场的全面开放,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受开发能力、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零部件以直接贸易方式进口,比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还低,因此,受关税和国产化率双重保护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零部件走高端化势在必行。

    外资“独资、控股”后患

    利用外资及合资企业“本土化”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实力,曾是一个被寄予了厚望的思路,然而,外资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方”,跨国公司在继续加大投资的同时,投资方式纷纷以“独资、控股”为主。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