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学术探讨。对于许多日本企业而言,能否继续生存,可能将取决于它们大幅提高海外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因为人口状况和经济趋势表明,日本国内市场的增长将会放慢或停滞。即使是拥有成熟全球业务的日本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更新其海外业务模式。
为了打造一个全球化企业,许多日本高管需要以全新的、不熟悉的方式来思考组织机构、市场营销和战略等问题。一些过去被证明是成功的方法——例如,在国外运营中复制在日本市场的做法——已经失去了其有效性。
好消息是,沉睡的巨人——日本公司——已经开始醒来。国际兼并和收购与日俱增,董事会的讨论有了新的紧迫感,而且,一些更勇于进取的日本企业采取了一些大胆举动——采用英语作为全球工作语言,以及招聘有才干的非日本籍高管。尽管如此,就大多数开始觉醒的企业而言,变革的步伐仍然迟缓,往往采取一些投机取巧、杂乱无章而并非战略性的做法。
生存问题
在过去十年中,日本一些最大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丧失:在1995~2009年期间,日本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35%下降到了13%。例如,电子产品是日本具有长期优势的产品门类之一,但是,根据日本经济贸易和产业省的统计,日本在全球电子产品出口值中所占的份额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30%下滑到今天的不足15%。许多日本企业都没有选择全球化,即使它们也希望继续保持增长。
不断萎缩的消费群体和日益落后的生产率
在过去40年中,日本企业通过主导其国内市场,获得了全球领导地位,但好景不再。到2040~2050年,预计日本的人口将从今天的1.27亿下降到不足1亿。人口的不断减少几乎肯定会降低私人消费的绝对水平以及税收,并潜在降低GDP总额。2008年底,日本的私人消费为220万亿日元(2.7万亿美元),占GDP的59%。到2040年,按照人均GDP绝对增长率超过50%的基本假设——在目前通货紧缩的环境下,增长率很难预测,(乐观地)预测私人消费将达到293万亿日元。
另一个经济问题是日本国内日益落后的生产率。尽管也有少数世界一流的行业和企业,但日本仍然跻身于主要发达国家中劳动生产率最低的国家之列。因此,日本企业通常比较缺乏竞争力,而且更容易在国内受到外国竞争者的冲击。日本企业的员工往往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员工,但他们无论作为集体,还是作为个人,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尤其是那些在工厂不努力工作的人。我们与一些高管人员的交谈表明,日本经理人已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总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员工更多地关注工作本身,而不是其效果或结果;此外,由于日本企业限制将一些与IT相关的职能外包和离岸运营,也妨碍了效率的提高。
外国竞争者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