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李大开:“冷娃”的使命

发布日期:2011-04-05 来源:《汽车观察》 作者:刘小勇、刘春晓 浏览次数:1363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陕西汽车齿轮总厂整体改制而成,注册资本5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旗下拥有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宝鸡法士特铸造公司、西安法士特取力器公司、美国法士特分销公司等10余家控、参股公司。以生产重型汽车变速器、分动器、取力器和各种汽车齿轮及其锻铸件为主的大型专业化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企业家,以李大开为代表的一代人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更新换代的使命。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传统文化下熏陶成长起来,又要向现代企业管理人转变。这种转变,有观念的冲突,有文化的矛盾,然而对于国家和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让他们将这种使命无畏的承担下来。
意气风发,是记者见到李大开董事长的第一印象,虽然两会期间记者不断的追逐让他的声音已经有点嘶哑。

从一个山沟里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宝鸡、西安两地的四大生产基地,销售收入十年间从1亿元增加到60多亿元,重型变速器销量从国内冠军到稳稳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在这样的业绩面前,法士特集团董事长李大开不可能不被众多媒体关注。但记者此次专访的目的不是挖掘法士特更多的光环,而是这些业绩背后的故事。

“冷娃”的坚持

“冷娃”在陕西方言中有拼命硬干的意思,用“冷娃”来形容李大开这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也算入木三分,尽管他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当汽车市场整体高歌猛进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赶上好时候了”,但细一分析,也不是所有的汽车企业日子都好过,就拿重型变速器来讲,以前比法士特强大的企业而今却举步维艰的,也不止一家两家。那么法士特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三大原因成就了今天的法士特。”李大开董事长对这个问题似乎已思考很久了。具体来讲,就是产品不断创新、决策正确及时、借助国家大发展的机遇。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134162 | 50
产品创新就是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不仅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重型变速器,国际上最有名的就是美国伊顿公司和德国采埃孚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法士特的师傅,但在产销上却已经被法士特甩在了身后。 “我们有很多的产品他们没有,比如三中间轴变速器及全同步器12挡、16挡变速器等。所以,在机械变速器上,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此,技术出身的李大开十分自豪。

但是对于第一,李大开在荣誉面前并没有失去冷静。李博大锐开管:理“在冷线娃”的使命。

“这个第一,仅仅是产销和数量上的第一,坦率的说,还没有做到技术、品质上的第一。我们还需要追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还要有危机感,在成本和降能节耗上努力。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质量,更低的能耗和更适合的价格,增加产品的性价比。”

据李大开介绍,在法士特新的投资项目中,除了技改,还有大量资金投到了研究院的开发上面,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与世界水平不相上下。量的成功已经不能满足李大开内心的渴求,他要尝试原始创新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研究搞好了,原始创新的产品就出来了。”他自信地对记者说。

走对每一步

除了对技术的极端重视和投入,对适销对路产品的独到理解,李大开认为走对每一步路,是法士特成功的第二大原因,而这对于技术出身的李大开来讲,也许更加难能可贵。

2004年,是中国重卡市场井喷的一年,各个厂家都认为中国重卡的春天来临了,然而在接下来的2005年,市场的突然下滑,让包括法士特在内的众多厂家措手不及。从一个简单的数据可见一斑:2005年,法士特产销量从2004年的20万台将到13万台,跌幅近35%。

市场的低迷没有打击李大开的信心,相反,他的做法称之为大胆。

2005年,法士特逆市而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建设了自己的高新厂,一举扩大了自己的产能。这一步,奠定了法士特从行业中腾飞的基础,后来的市场走势证明,这是正确的一搏。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法士特也未能幸免。从以往的月产量四、五万台,一下子降到一万台。突然减少的订单,也让法士特的工人们清闲了许多,一周七天,工人们只需要工作三天,却可以休息四天。

这一次,李大开再现冷娃本色,果断投资建设了三万三千平方米的新车间,又增加了十几万台的产能。

这样的反周期运作,除了为新的市场增长积蓄力量外,得到的实惠也是巨大的。金融危机使行业处于低潮,产品价格也达到历史低位。此时的李大开更像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 借着金融危机的东风,从国外采购了很多廉价优质的产品,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的技术装备,将企业的积累提升到新的高度。

搞技改是找死,不搞技改是等死。这是九十年代很多国有企业真实的写照。

法士特也吃过这样的亏,李大开对此仍记忆犹新。“十年前,我们一个亿的收入,贷款加预期利息却是五个亿,你完全可以想象我们当时经营有多么的困难。但是现在我们销售额能达到七、八十亿,但是贷款微乎其微,几乎没有。”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