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危中求变 变中存机(图)

发布日期:2011-11-19 来源:中国汽车报 浏览次数:1369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危中求变 变中存机(图)
今年7月刚刚过完四十周岁生日的中通客车,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新能源汽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今年7月刚刚过完四十周岁生日的中通客车,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新能源汽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11月15日,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宓保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中通客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不会动摇。2012年,中通客车新工厂将投入使用,其年产能为3万辆,其中新能源客车产能将达到1万辆。到2015年,新能源客车在中通客车总销量中将占到30%的份额,预计达到7000辆的规模。

      在关键技术上补课

      谈及今年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工作重点,宓保伦用一个词做了概括:“补课”。

      据了解,2000年中通客车经营收入为2亿元,今年预计能突破26亿元。“11年期间,经营收入增长了13倍,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应有清醒地认识:我们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和其他各项支撑是否也同步增长了呢?现在客车企业最高利润率不过7%,第二梯队的企业才2%,这种低水平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宓保伦说。在他看来,过去客车行业是一种机遇型、粗放型发展状态,到了“十二五”时期,比拼的是“内功”:经营管理水平、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溢价能力。客车企业必须练好内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方面多下功夫、多补几堂课。
 
      当日,记者还采访了中通客车技术总监兼新能源工程部部长王钦普。接受采访时,他刚主持完中通新款天然气混合动力客车内部技术评审会。“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王钦普欣慰地说。2004年,中通收购新疆客车厂之后开始发展天然气客车。2008年,中通推出第一款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并在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以来,公司把新一代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作为研发重点之一,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耐久性、可靠性和节能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中通今年还重点对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行了优化,力争造精品化、大众化油电混合动力客车。此外,还自主开发了增程式纯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据王钦普介绍,中通对于油电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优化,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安全性,在线路、油路设计和布局上进行优化,杜绝安全隐患。二是提高可靠性,使其出勤率提高到柴油客车的水平。三是提高节油率,从不同渠道提高车辆节油性能。四是根据不同地区用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面向市场 全面开花

      在接受采访时,宓保伦、王钦普二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面向市场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再好的产品、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售价过高、性价比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用户接受不了,也不能算成功的商品。

      2008年,中通纯电动客车参与了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表现抢眼。2009年,在济南全运会期间,中通混合动力客车投入示范运行。 今年以来,山东省在16个地级市全面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省财政给予补贴。受益于该政策,中通新能源客车在聊城、东营、青岛、威海、枣庄等市全面开花。济宁市更是采购了100辆中通混合动力客车。除了山东省外,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在杭州、海口、昆明等市场也斩获不少,并且出口到了新加坡。王钦普透露,中通现有2辆混合动力客车在新加坡进行示范运行,其表现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接下来将有批量采购。到目前为止,中通上路的新能源客车超过了400辆,以油电混合动力客车为主。

      王钦普告诉记者,最令他高兴的是中通混合动力客车通过3年多的示范运行,安全性、可靠性、节油率和适用性都达到了市场需求。在济南的示范运营当中,其节油率达到了27%~28%,百公里节油10升,出勤率与柴油客车一致。

      杜绝做秀 二次创业

      作为一名老客车人,王钦普搞客车技术研发已经二十余载,专业开发新能源客车8年多了。他坦言:“虽然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但我感觉只是刚开了个头,路还很长。如果说之前有做秀的成分,那么现在我们完全是在夯实基础,扎扎实实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

      王钦普指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中,中通走过一些弯路,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的发展思路已经十分清晰了。“十二五”期间,中通将坚定不移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二次创业”。具体有三大规划:一是人才队伍规划,建立一支涵盖整车、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等领域的与国际接轨的研发人才队伍。二是全面提升研发、检测和创新能力,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三是全力推进混合动力客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在纯电动客车方面,以技术储备、小规模示范运行为主。

      目前,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比同级别的柴油客车贵30万~40万元。王钦普告诉记者,中通正与零部件供应商、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在提升关键零部件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我们的目标是将其增加的购车成本降低到15万,在寿命周期内节约的使用成本增至60万元。即使将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用户一样能接受我们的产品。这样的话,混合动力客车才能说是真正实现了商品化。”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