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研发资金砸4亿 中策轮胎“集众到集优”

发布日期:2011-12-13 来源:中国汽车界 浏览次数:1213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决断会受到一名在中国浙江轮胎企业成型车间工作的操作工的关注并为之焦虑。这就是今年汽车轮胎行业展现的“蝴蝶效应”。

“2009年8月7日晚。最为关键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们今天的表现很棒。我们坚定地阐述了中国轮胎企业的观点和态度,有人问我们‘提高多少税率是合适的,企业能接受的?’我们的答案是‘零’。这个问题是昨天我们就猜测会被问到的。”这是许友名因“特保”案赴美谈判的日记中写道的。

2009年曾作为6家赴美游说答辩的轮胎企业之一的中策橡胶,是国内轮胎行业的龙头,在业界颇有分量。位于杭州的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在中国橡胶制品企业中名列第一位,轮胎技术和生产能力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1年9月6日凌晨,被奥巴马挥动“特保”大棒击中的中美轮胎案,历时两年多,最终以中国败诉告终,但国内轮胎企业和相关产业人士的反应却相当平静。按杭州中策橡胶法务部经理许友名的话说,“大家都是有准备的。该承受的早已经承受了。”

迅速转舵调整结构

“特保”案惊蛰,国内轮胎企业没有坐以待毙。众多中国本土轮胎企业马上转舵,在挖掘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销售渠道。中策橡胶自然是其中之一。许友名在谈判的同时,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坐镇国内,有意识地调整了产品结构、优化了销售网络,并做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

两年的谈判期给了国内轮胎企业化解冲击的时间。中策橡胶杭州厂区里,气氛依然平静,生产线运转和工人上下班一切依旧。事实上,中策输美轮胎所占比例并不大,2008年公司销售额148亿元,其中对美销售额为1亿多美元,但却是浙江省最大的对美轮胎出口企业,直接为输美轮胎服务的工人达1000人。

“我始终认为,有竞争力的东西不是一个美国市场可以阻止的。”沈金荣这样解释。在出口受阻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诸多不利因素下,依靠自身的调整和主动出击,中策橡胶反而“大”了一圈。

中策橡胶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26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目前已形成年产4050万套、1000多个品种规格汽车轮胎的生产能力,其中包括年产11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2500万套轿车子午线轮胎、450万套斜交轮胎。在全球轮胎行业的排位从2008年的74位、2009年的13位跃居至目前的第11位。

“2011年春节我们很多员工初四就开始上班,个别分厂甚至没放假。幸好员工们都很理解。”沈金荣表示没办法。比如印度最大的汽车企业——塔塔,在杭州设了常驻代表,春节期间都来催货。

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认为,技术和产品品质才是征服市场的利器。“每年公司都要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科研,去年一下就砸了4亿元,年度新产品开发并投产达到了180个规格。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