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开创“三最”龙泉新局面

发布日期:2011-12-27 来源:地产中国网 浏览次数:8616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目标,着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五大兴市战略”中的“三圈一体”战略提出,“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要与第一圈层竞高度,与第三圈层竞速度,努力提高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

 

一张白纸上描绘汽车产业蓝图。2011年,预计整车(机)产量可达15万辆、汽车产业销售收入550亿元、增加值135亿元,增长9.7倍、6.9倍、9.4倍,龙泉驿成为一座四轮驱动的汽车之城。

五年来,汽车产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单一到多样、低端向高端的快速崛起,带动规模工业增加值达284亿元、增长7.8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提高32个百分点。经开区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列入全省汽车千亿产业园区,其综合发展水平列全国131个国家级开发区第27位,西部第2位。

按照“打造世界级、万亿级的国际高端产业基地”要求,依托市级战略功能区,实施高端发展战略和“产业倍增”计划。未来五年,成都国际汽车城将驰骋产业高速路。

全力推动汽车制造业规模发展。已率先建成百亿企业的四川一汽丰田、成都神钢,其发展能级将进一步提升,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吉利/沃尔沃成都基地将努力建成千亿级高端制造业“航母”。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等总成和关键零部件项目成链发展,汽车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逐渐成型。到那时,一座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汽车城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建设成都国际汽车城是龙泉驿竞胜未来的关键。未来的“汽车龙泉”不仅要做大产业规模,更要做出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动汽车研发业创新发展。以整车(含新能源汽车)设计和零部件研发为重点,搭建汽车科技成果孵化、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哈曼汽车音响研发中心、博世检测中心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研发、检测项目聚集发展;推动阿尔特、卡倍亿等一批研发项目建成投运;发挥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优势叠加,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服务体系,吸引创新人才,建设一流的汽车产业智创基地。

大力推动汽车后市场跨越发展。加快发展汽车贸易博览产业。以成都国际汽车博览城为龙头,聚集发展汽车贸易、博览、租赁、改装等后市场产业高端;推动兵装万友汽车博览中心、聚商汽贸中心、吉利汽车超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加快构建新车营销、二手车流通、零部件采购的区域性中心;创新推动买车、养车、玩车等环节服务增值,建设质量最好、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基地,培育壮大“汽车龙泉”新优势。加快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以打造“中国汽车休闲运动之乡”为目标,深化与国家汽摩中心和领军企业合作,加快建设汽车越野专用赛场、房车休闲营地;办好成都汽车精英赛、场地越野赛、超级卡车赛等专业赛事和高端汽车论坛、节会、演艺等品牌活动;发展汽车工业观光、文化体验、休闲运动等特色项目,加快构建汽车自驾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未来的经开区,将基本建成中高端轿车、越野车、公务客车、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综合发展水平领先中西部国开区。“南造、北贸、西创、东娱、中服”的汽车产业格局更加完善。

围绕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龙泉驿区还将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依托财富大道、银河新区等总部经济平台,吸引大企业大集团的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总部聚集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千亿销售园区、亿元税收楼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健全公路口岸、公水联运、物流通道等基本功能,建设中外运、嘉民等汽车物流基地,做大做强龙泉物流中心,构建西南出海重要中转地和“无水港”,培育汽车城发展的比较优势;着力建设以天鹅湖、皇冠湖等新城片区为核心的“东成都”主力商圈,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和电子商务基地,做大做强百亿市场,拉动城乡消费,方便群众生活。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