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怀玉穿着一双布鞋,从他的保时捷SUV上跳下来。申怀玉任董事长的富田车桥厂里的路面还没有完全铺水泥,宽大的轮胎上满是尘土。他走进车间按照惯例巡查了一圈,才放心地回到办公室。
这个名扬乡里、身价千万的农民企业家最近突然变得异常拮据。因为扩产建设二期铸造项目资金压力,他已经跟银行方面来来回回沟通了几轮,但依然有1000多万元的设备款没有着落。对于富甲一方的申怀玉来说,这种事情多少年都没发生过了―近几年富田车桥厂效益走高,他也一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如今,为了引进高端铸造流水线,申怀玉第一次理解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在河南省地图上,林州并不显眼。这个面积2046平方公里的县级市毗邻河北涉县和山西平顺,河北、河南、山西交界的河口桥,就在富田车桥厂向北20多公里处。
在这个范围并不大的空间里,却星罗棋布地聚集了与申怀玉的企业类似的300多家大大小小的汽配(底盘铸件)企业。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林州汽配产业正走在转折的当口:摆脱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如何在转型与固守之间做出抉择,不仅是当地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在考验着当地政府。
转型压力
今年以来,林州汽配企业面临出货量和利润下降的双重压力。不过,李卫平的企业效益还不错。“我们的铸件产品销量已经排到两个月后了,工人都在忙着赶生产。”对于公司目前的业绩,他看起来还算满意。
李是河南龙鼎铸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鼎铸业)董事长。从污水处理设备制造转型进入这个行业仅短短4年多时间。据李卫平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所从事的污水处理设备也未能幸免。“由于出口量突然减少,这时我们开始转型。”他说。
从污水系统到汽配,龙鼎铸业的跨度很大。李卫平解释说,他们做出口企业本身有技术,检测设备齐全,虽然一个是做城市排水系统铸件,一个是做汽车铸件,但是对于产品的要求严格程度是一样的。
由于前期进行了一些汽车铸件生产的实践。2009年初,李卫平去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开会,得到一个消息。“他们让我们回去马上生产,国家有补偿政策,汽车肯定火,过完年我们就开始干了。”
当年国内汽车产销神话,给了他新的机会。
正因如此,李卫平借用原有生产污水产品的设备优势,迅速进入汽配领域,并且打开了市场。此时,林州汽配也雨后春笋般崛起,截至目前林州大大小小的汽配企业有307家,但上规模的并不多。“上万吨的只有4家,5000吨的不到20家。”李说。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就在林州崭露头角的汽配产业,绝大多数都一直处于这种小规模的经营状态。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出现疲软,对汽配企业的影响很大。
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是重型车和农用车的底盘配件,技术含量较低,新上的厂家较多。企业间生产千篇一律,恶性竞争很严重。如今市场需求不好,运输车辆没活干,重型车也就不好卖了。对于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竞争相对较弱的轿车产品,当地生产商却是凤毛麟角。因为轿车对质量要求很严格,准入门槛比较高,林州大部分还是手工作业,很少有机械化生产。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