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开始了新一轮降薪。
近日,比亚迪内部一份名为《关于2012年6月-9月绩效奖额度调整通知》的降薪邮件再度使比亚迪成为焦点。
一位比亚迪新能源板块的员工李军(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接到降薪通知后,比亚迪内部一些员工已经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寻觅跳槽的机会。”
比亚迪内部公布的降薪文件称,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不乐观,公司效益出现了较大下滑,经研究决定,今年6至9月公司员工绩效奖统一下调,其中A级绩效奖额度为0,G-B级、H级以及操作工绩效奖额度均统一下调至15%。
李军表示,实际上降薪甚至裁员等消息一直在比亚迪内部“满天飞”。比亚迪从2010年底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迹象,因此比亚迪内部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了调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并且设定了三年(2010-1012)的内部调整期。但调整期的效果却并未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上。根据比亚迪2011《年报》显示,比亚迪利润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了下降。并且比亚迪2011净利润率由2010年的5%将为3%,创下近五年(2007-2011)来的新低。
另据比亚迪方面披露,其今年一季度单季净利润仅为2700万元,同比降幅九成,预测今年1月至6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75%到95%。
而就在2012年6月份比亚迪召开的2011年度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利润的大倒退是被汽车板块销量下降、IT板块销量下降以及新能源前期购入的高价原料所累。
上述《年报》显示,目前比亚迪汽车板块占整个比亚迪业务的48%,电池板块占10%,其他零部件和IT组装板块占42%。
最为比亚迪“大头”的汽车板块,尽管比亚迪打算通过3年内部调整期使之进行转型,但李军却告诉本报记者,“尽管老板想通过调整汽车板块让比亚迪转型,但现在也可能被卡在了车上。”
据了解,在比亚迪的战略规划中,一直紧盯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新能源研发需要庞大的投入,比亚迪就通过生产传统燃油汽车以及其他业务板块来持续“供血”。
然而,自深圳526交通事故发生以后,比亚迪电动车e6的安全性就广受质疑。这让本身处于“婴儿期”的新能源汽车再度受到冲击。
内部调整
自2003年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后,这家原为电池生产和代工的企业开始进入了汽车领域,正式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并且经过短短的几年,比亚迪通过价格的优势与完善的整车制造水平赢得了市场。
据资料显示,比亚迪汽车在2009年完成汽车销售近45万辆,销售额214.97亿元人民币,利润额30.33亿元人民币,利润率达到14.11%。比亚迪的利润率约为中国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两倍,国际平均水准是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