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外资讯

新能源汽车何时“破茧成蝶”

发布日期:2011-06-03 来源:中国石油报 浏览次数:1041
按照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战略,到2020年,日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1350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9%。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2040年有望达到50%左右。
CFP 供图
    随着化石能源稀缺问题日益凸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渐提升,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主的汽车市场,近几年也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风潮,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纷纷亮相,为汽车市场推开了一扇新窗。
   
    美国:2015年将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
    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1988年提出《替代机动车燃料法案》开始,一直到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通过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和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近期,美国开始实施总额为48亿美元的电池、电动车研发与产业化计划,提出到2015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电动汽车。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09年4月,奥巴马表示,联邦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体现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另有预计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美国本土将有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这一揽子计划形成了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第一推动力。
    除政府采购外,为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还提供了高额税收抵免。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汽车折价退款机制”,计划在一年内,为以旧换新的消费者提供总额达10亿美元的补贴。
    日本:2020年前电动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将增加3倍
    目前,日本混合动力车销量已居轿车单车型销量首位,同时还有2.2万辆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11个城市进行推广示范。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企业的混合动力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作为能源稀缺国家,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的开发。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日本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产业联盟,共同实施“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日本政府计划在7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日本计划在2020年前将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3倍以上。
    按照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战略,到2020年,日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1350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9%。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2040年有望达到50%左右。
    中国: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千万辆级别
    与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情况类似,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依靠政府支持起步的。2001年“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走过了研发培育阶段和产业培育初期阶段,目前正处于产业培育阶段的中后期。
    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公告程序,更是为新能源汽车由科研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性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近期,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峰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表示,我国目前以发展节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过渡战略,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转型战略,通过双战略并行推进,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国推行“三步走”路线,第一步是在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进行相关车型的示范,第二步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城市客车、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小型电动汽车,第三步是研发高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充电式电动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据张进华介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分为万辆级、百万辆级和千万辆级3个台阶。其中,百万辆级的目标是,到2015年,在示范城市带动下,电动汽车保有量达百万辆级。千万辆级的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不断推出电动汽车新产品,同时进行相关技术验证、商业模式探讨,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使各类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千万辆级别。
    通过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不难看出在未来5年到10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关键技术日趋成熟,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将逐步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新能源汽车再次掀起汽车工业革命发展的高潮。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