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国“裸婚”现象增多 随着生活成本上升,没房没车就结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被戏称为“裸婚”。“裸婚”现象在京沪等房价暴涨的大城市尤甚。 越来越多中国夫妇选择在没房没车的情况下“裸婚”。对多数北京年轻夫妇而言,某些传统不能僭越。然而,面对首都令人望洋兴叹的天价房产,有些男青年却只能在没新房的情况下迎娶女友,不得不摒弃某些由来已久的传统。 14日 美国《纽约时报》:中国人对汽车品牌的看法独特 在中国,车品牌产生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模式化看法。以梅赛德斯奔驰为例来说,对于世界大部分地方来说,梅赛德斯奔驰都意味着“有钱又体面”,但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奔驰是退休老年人开的。再说别克,在美国人们长期以来都会将它与那些热衷于购买特价商品的司机人士联系到一起,而在中国,它是最热卖的一款豪华车之一。 14日 俄罗斯《专家》杂志:带着钱和创意去中国 俄罗斯公司仍在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存在,但是在深思熟虑和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决策。如果说2000年的时候,很多俄罗斯人说,中国是个拥有无限机遇的国家,能够成批的制造亿万富翁(俄罗斯商人的感觉是中国有15亿人,每人拿出1美元就不得了)。现在有更多的定位于俄罗斯市场的公司进入中国——从食品到电脑软件。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说:“在中国,外资正在向这个方向流动,从出口转向服务业。” 14日 韩国《中央日报》:中国日渐崛起是韩国的福音 韩中建交已20年,若将这比作人,那他正处于度过青春期进入青年期的年龄。中国的存在无疑曾是韩国经济的“福音”。随着中韩建交,很多委托加工企业将工厂迁到中国,使韩国在未受到大冲击的情况下就走上IT强国道路。在韩国顺利的产业结构调整背后,曾有中国的帮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韩国还从中国找到克服危机的动力。 17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