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以品牌促销量的“打法”是豪华品牌后来者惯用的手法,只是日产总部留给吕征宇的时间并不多。根据日产提出的“Nissan Power 88”中期发展计划,英菲尼迪要在2010年15万辆销售量的基础上,六年内实现豪华汽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销量至少达到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是完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战场,销量要在2016年达到10万辆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2014年英菲尼迪国产车型顺利投产,那么市场只留给了吕征宇两年的时间完成前期的品牌铺垫。
国产销售控制权待解
如何在短期内塑造品牌力?英菲尼迪几乎选择了与DS品牌国产前夜的同一路径——铺设销售网络。
据吕征宇透露,目前英菲尼迪在中国已有60家经销店,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40家至150家,其中旗舰店的数量不会超过10%,主要位于特大中心城市。而在二、三线城市,小型4S店将是英菲尼迪的主要销售网点。
“之所以在国产之前,首先选择以旗舰店的方式亮相,就是想通过它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经销店的品牌意识。”吕征宇认为,在铺设销售渠道的过程中,经销网点质量必须得以保证,而旗舰店的作用就是在培训功能、服务标准、环境设施等方面设立标杆,让其他经销店效仿。“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家旗舰店的设立就意味着英菲尼迪开始传播品牌力。”
此时,英菲尼迪的国产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据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总经理陶晋透露,目前该工厂正在做设备的调整与增加,为工厂的总产能从目前的13万辆提升到2014年的25万辆做准备。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英菲尼迪将与天籁、楼兰在襄阳工厂进行混线生产,届时中方将负责制造层面,日方将主要负责技术输入。但在销售层面如何切割利益关系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由于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在法律框架下是日产中国的一个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它在东风日产中并没有股份,也就没有话语权,由于其产品国产是放在东风日产的合资企业中,那么国产后由谁来负责销售这些车型?销售利润又如何在东风、日产与英菲尼迪之间进行分配?英菲尼迪中国会不会变成独立法人与东风组建一个新的合资销售公司,负责该品牌的运营?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英菲尼迪将与日产品牌分开运营,但究竟由谁来领导这一品牌现在还不确定。这意味着将来销售日产和英菲尼迪的投资人可以是同一个,但销售体系肯定是分开的。”吕征宇重申,不管未来的销售利益如何切割,“一个品牌、一个渠道”仍是英菲尼迪国产后的销售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