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车企退出政策引地方博弈 壳资源难题待解

发布日期:2012-08-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337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工信部日前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汽车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不无裨益。
 

特别是在目前,不少跨国汽车集团将未来制胜的砝码压在了中国,计划大力扩充产能,在生产资质审批受限的情况下,购买壳资源成为一条最好出路,这就将导致壳资源的价格越来越高。

事实上,通过购买“壳资源”完成在华扩产以及进入汽车领域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资料显示,长安福特、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汽、东风日产等企业均有通过收购壳资源在中国不断扩充产能的记录。近期,恒天汽车则是通过收购楚风汽车,成功进入整车生产领域。

此外,由于产能相对过剩在汽车行业长期存在,汽车企业“壳资源”在国内也算是“丰富”。数据显示,中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1300多家企业中,不少企业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年产量微乎其微。

呼吁管理细则完善

据了解,目前仍有准备通过收购“壳资源”在华扩张的企业,正在审批中的奇瑞与路虎合资项目就是其一。有消息称,奇瑞目前正在试图收购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获得“壳资源”,从而实现与捷豹路虎的合资;东风也在尝试以收购三江雷诺这个“壳资源”实现与雷诺的合资。

可以想象,不少跨国企业均会利用接下来2年的“黄金时期”,加速“壳资源”收购,提升在华产能实力。

对于该现象,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现出自己的担忧,饶达表示:“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会有超过200家的整车企业。它们会对目前不是很强大的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威胁,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继续下降。”

为缓解自主品牌企业遭遇的市场困境,饶达甚至建议,不仅要停止审批企业生产资质,而且一个企业只能保留一个生产许可证,把所有的壳资源都取消;同时,通过兼并方式收购的一些“壳资源”生产许可证也要作废。

杜芳慈则认为:“杜绝壳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建立进入机制。提高准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壳资源’的买卖,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不管何种方式,未来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管理都需要更多完善的细则出台,以真正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目的。

 «    1    2    3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