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目前,不少跨国汽车集团将未来制胜的砝码压在了中国,计划大力扩充产能,在生产资质审批受限的情况下,购买壳资源成为一条最好出路,这就将导致壳资源的价格越来越高。
事实上,通过购买“壳资源”完成在华扩产以及进入汽车领域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资料显示,长安福特、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汽、东风日产等企业均有通过收购壳资源在中国不断扩充产能的记录。近期,恒天汽车则是通过收购楚风汽车,成功进入整车生产领域。
此外,由于产能相对过剩在汽车行业长期存在,汽车企业“壳资源”在国内也算是“丰富”。数据显示,中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1300多家企业中,不少企业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年产量微乎其微。
呼吁管理细则完善
据了解,目前仍有准备通过收购“壳资源”在华扩张的企业,正在审批中的奇瑞与路虎合资项目就是其一。有消息称,奇瑞目前正在试图收购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获得“壳资源”,从而实现与捷豹路虎的合资;东风也在尝试以收购三江雷诺这个“壳资源”实现与雷诺的合资。
可以想象,不少跨国企业均会利用接下来2年的“黄金时期”,加速“壳资源”收购,提升在华产能实力。
对于该现象,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现出自己的担忧,饶达表示:“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会有超过200家的整车企业。它们会对目前不是很强大的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威胁,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继续下降。”
为缓解自主品牌企业遭遇的市场困境,饶达甚至建议,不仅要停止审批企业生产资质,而且一个企业只能保留一个生产许可证,把所有的壳资源都取消;同时,通过兼并方式收购的一些“壳资源”生产许可证也要作废。
杜芳慈则认为:“杜绝壳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建立进入机制。提高准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壳资源’的买卖,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不管何种方式,未来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管理都需要更多完善的细则出台,以真正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