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扩展电动汽车市场 博世紧抓趋势

发布日期:2012-08-10 浏览次数:6689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扩展电动汽车市场 博世紧抓趋势
      4亿欧元,这是最近几年德国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费用。
      相比于它2011年515亿欧元的销售额,这个数字或许不成比例,但是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博士说,相对于这个市场的需求,他个人认为“还是属于相当大的投入”。
 
      确实,对于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等方面业务的这家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来说,这已经是庞大的研发投入。
 
      在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中国,各主机厂或者零部件公司可以对照这个数字来衡量一下自己与之的差距,差距的原因在于理念上的巨大不同。
 
      尽管博世相信,在未来二十年中,内燃机仍将是全球市场的首选技术,但这家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电动出行是未来的趋势,正如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对《汽车商业评论》所说,“即使短期没有大量的回报,我们也会坚定地投入”。
 
      这种对趋势的把握正是126年来博世能够一直岿然不倒的重要原因。博世董事、亚太区负责人瑞世轲(Uwe Raschke)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不能够对变化做好准备,那就没有办法成功”。
 
      两年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火热的时候,博世在中国也开始下注。2010年4月,博世CEO菲润巴赫(Franz Fehrenbach)就已经表示,开发未来的电动车将成为博世在中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博世全球总共800多人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方面的研发人员,其中有大约200人在中国。
 
      目前,博世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里面,有超过130个人从事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开发;博世在苏州的生产基地里面也有近50个工程师从事相关事业。
 
      陈玉东说:“这个团队不仅仅是把德国已经开发成熟的产品拿到中国来,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成本的需求,开发全新的平台技术,来应用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但是当下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动汽车发展并不如人意,博世对此有何认识?在策略方面是否有所调整?
 
      路径
 
      不管在哪个市场,无论是欧洲市场、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从战略角度来说,博世认为节能减排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他们准备走两条路线:一方面是继续研发内燃机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另一方面是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是主打方向。
 
      现在没有人怀疑内燃机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因为价格和实用性,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内燃机技术,其燃油消耗可以再降低30%,博世认为,它先进的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技术、启停系统和高效发电机,可以成功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瑞世轲说:“在汽车行业上面,我们觉得这个变化不会那么快,因为毕竟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不可能18个月翻一番,这个时间要相应地长。但是这个转换的趋势你一定要把握好。”
 
      他认为,对于电动车,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电池方面。“电池的问题就是太大、太贵、太重,行程不够。这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2年前,他的老板菲润巴赫曾经说过,过高的电池成本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未来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至少降低1/3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同”。
 
      对于电动汽车或者中国政府所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从常规的内燃机汽车到纯电动车之间肯定要有个过渡技术,它应该是混合动力。
 
      博世还认为,从混合动力到未来的纯电动汽车之间,也许还有一个增程式电动车阶段。当然这中间可能还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纵观各个国家电动车的发展情况,瑞世轲认为中国市场未来在这方面应该是属于领先的市场,因为有政府的大力推动。但是《汽车商业评论》发现,现实的困境是中国很可能再次成为外国新能源汽车公司而不是本土公司的市场。
  1    2    3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