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售后服务水平下降,对于已经进入车市“微增长”时代,对售后盈利预期空前高涨的汽车业界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大压力。然而,这种压力正在促使车企开始反思十余年来一直推行的4S店经销模式,并试图做出改变。
售后满意度下滑缘起过度扩张
7月30日,J.D . Pow er亚太公司发布的总体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与2011年相比仅仅是略有下降,但这一由上行转为下行的趋势“切换”,令原本就饱受压力的汽车流通行业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告诉南都记者,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售后满意度应该持续提高,而此番售后满意度6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并不能用数据正常波动来解释。他表示,近两年来,经销渠道的过度扩张,是导致今年售后满意度调查下滑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宣布计划在短期内扩张经销网络的汽车企业就多达十几家。其中,通用计划在华新增600家经销商;福特计划增加110家;奔驰计划新增40家经销商;一汽-大众计划到2015一级经销商由现在的445家增至800余家。
张志勇告诉南都记者,当许多新经销商加入到经销网络中时,其销售、售后等综合盈利能力偏弱,导致其在遭遇微增长的车市中利润下滑,在这一背景之下,控制成本成为经销商的权宜之计,而在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售后服务上,势必会打了折扣。
事实上,在新一轮网络扩张中,4S店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轻服务、重销售”已经成为4S店的最大症结。由于2010年车市需求“井喷”,很多企业都以销售为中心来开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于4S店来说,销量高才能得到厂家的高优惠,销量是利润之源,销量就是一切。这种思想使得很多4S店轻服务,重销售。
2S店、区域代理,新模式向售后倾斜
“当前车市利益链条的格局,已经倒逼车企改变当前的经销模式”,张志勇告诉记者。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趋缓的最大表现,是新车销售增长速度出现问题。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最大收入与利润来源都以新车销售为主。因此,中国汽车市场形势的变化让整个汽车产业利益链条发生了转移,并使得收入与利润的重心正在向着售后过渡。
对此,车企必须寻求自身经销商体系的业务格局的调整,必须加大自身体系中售后服务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