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发表文章则称,“除了民用设备,A123与美国军方还有超过2000万美元的合同,可能涉及单兵武器系统、车辆和飞机等各个方面。A123与军方的合同或成为此收购案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一个重要障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相关人士均表现出对这桩交易的担忧,但是国内的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按照鲁冠球的做事风格,这件事情应该已经有了八成把握,否则不会随便出手。
作为收购的另一方,万向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早在1984年就迈入美国市场。最初,该企业为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舍勒公司代工,随后凭借该公司渠道逐步进入美国市场,并扩大了在美国的影响力,并在美国建立了分公司。
不仅如此,在美国发展的二十多年中,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28家工厂,其中包括福特和克莱斯勒的下属企业。深耕美国市场多年的万向,对于美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都颇为熟悉。
同时,万向集团收购A123这桩交易的操盘手倪频,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美国背景的人物。正是他进入万向集团后,凭借其对美国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的深入了解,将万向集团在美国的业务扩展成为一个拥有20多家工厂的制造王国。
在万向集团多年的收购之路中,倪频不仅经历了万向对福特、克莱斯勒公司收购的全过程,而且还操盘了多起收购案件,对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企业、工会都有充分的了解。
万向集团于1999年进入我国的电动车领域,目前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建有电池制造工厂,年营收超过130亿美元。
市场化前景难以判断
对万向集团收购A123一事,国内担忧的声音比比皆是。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就表示:“很明显这项交易的最终目的是将A123带到中国,押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事实上,这已是A123实施中国战略之一。A123系统汽车应用集团总裁JasonForcier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我们也认为它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据了解,目前A123除了与宝马集团和美国汽车初创企业FiskerAutomotive签有电池供应合同,并且被通用汽车(GM)选中为其即将推出的雪佛兰SparkEV电动车的电池供应商之外,在中国,A123与上汽、吉利均有业务接触。
近几年,我国已经掀起了进军锂电池领域的热潮,根据相关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披露私募融资案例为18起,其中涉及锂电池且融资规模在352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就有5家;今年受到利好政策的刺激,又有十几家企业意欲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可见该领域的竞争在未来会越来越激烈,万向通过收购A123之后是否能够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