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这种做法将中国企业置于一个不确定的法律环境,违反了世贸组织在透明度和正当程序等方面的相关规则。”
“美国政府提出的反补贴投诉根本不成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没有享受补贴,这是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道。来自企业的声音传达着同一个信息。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汽车启动电机生产企业重庆博耐特实业总裁毛建平对记者称,“无论美方具体的申诉信息如何,都无法改变我们并没有得到政府补贴的事实。”盖世汽车网总经理陈文凯也表示,美国政府这一对华投诉难以成立,“地方政府确有对出口基地(ExportingBase)进行补贴的行为,但出口基地只是个平台,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没有从政府手里拿钱。”
既然如此,为何美国依然提起对华诉讼?
“美方此举是变相设置贸易壁垒。”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分析表示,美国作为我国汽车商品最大的出口国,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为33.3亿美元,占总体汽车零部件出口份额的25%。若美国反补贴调查经WTO获得通过并裁定我国汽车商品补贴成立,调查机关便可对相关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这对外向度较高的玻璃、轮毂、轮胎企业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此外,反补贴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在一成员方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若此次美国对中国汽车反补贴调查成立,很可能被欧盟等其他WTO成员国效仿。
根据世贸组织规定,中美双方接下来会有60天的磋商时间。商务部相关人员表示,如果磋商无果,将会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程序组成专家组,最终将走法律程序。国家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郝伟主任呼吁,中美贸易一直在维持平衡的状态,双方汽车业应继续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避免争端出现。
链接
轮胎特保案
2009年4月20日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3000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2009年6月29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2009年9月12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2010年12月13日
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
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