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日关系问题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还很难定论,毕竟中国对日本的零部件产业的依存度太高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商玉贵坦言,“虽然长城汽车多年来一直立志于自主研发,但是目前不少车型的动力系统依然来自于日本企业,甚至一些自主研发的设备的组件也是从日本进口的。”
不仅长城,奇瑞、吉利、江淮甚至我国大型汽车集团的一些自主品牌在零配件方面均和“日本制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注定了多年来日本对华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数量。
根据2010年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额达到109亿美元,总进口额为273亿美元,占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39.9%。从零部件分类来看,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零部件、转向系统零部件进口占中国2010年对应类别零部件进口金额比重的53.6%、45.9%、43.4%、40.6%、34.7%。广州2010年进口汽车零部件6.8亿美元,几乎都是来自日本。
虽然随着日本零部件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很多零部件已经不再需要进口,但是这些零部件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依然有不少来自日本本土。
以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使用较多的三菱发动机为例,“三菱在华已经有两个发动机生产基地,本土化率也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一些机型的部分零部件依然需要从日本进口。”三菱商事一位负责人表示。
因此,如果中日矛盾一直无法化解,进一步影响到中日贸易,“不仅日本的汽车工业将受到巨大的打击,未来很可能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将受到牵连。”赵英预测。
有数据显示,9月日本出口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贸易已经开始下滑,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零部件数量同比下滑19.8%,金额同比下滑17.5%。
相关产业受牵连
这种影响,是否会逐步扩大至中国汽车业产业链?一位日系合资车企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来看受到影响的还是日本的一些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预见,未来和这些企业相关的一些上游国内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和服务公司很可能受到牵连。”
这位日系车企工作人员的预测并非没有道理。由于目前我国多数日系在华整车生产企业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国产化的零部件一部分来自于日系在华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国内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日系在华车企减产的同时,这部分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减产已经迫在眉睫。
一家为日系企业提供紧固件的国内供应商表示:“日本企业是我们最大的客户,由于它们减产,目前我们一方面被迫做出了相应的减产计划,另一方面也开始寻找自主品牌及德系和美系车企作为新的业务伙伴,以保证业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