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齐聚汽车领域
最近一个月,新造车公司一直动作频频,大规模的融资,最新发布的汽车,都赚足了眼球。而BAT在造车这条赛道上,嗅觉出奇的一致。其中,百度投资了威马汽车、蔚来汽车,阿里巴巴投资了小鹏汽车,腾讯投资了蔚来汽车。
BAT纷纷选择公司投资,一方面在暗示着资本的助推,会推动着造车量产进入新阶段;而在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反映了BAT在“车”上投资的变化。
2015年左右,BAT也曾有过一次同时在汽车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不过彼时瞄准的是车机屏幕,百度推出了 CarLife,阿里巴巴推出了 YunOS 和 Alink,腾讯搞了腾讯车联,想让自家的服务占领驾驶场景。而到今年,BAT开始不约而同的投资了造车公司,也是希望让服务能够更深入的占领驾驶场景。
不过,即便BAT同时入局汽车领域,三家公司的差异性与优势也逐渐开始明朗。
百度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或许要比其他两家更深一些,也可以说,百度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动作最大。今年4月发布了“阿波罗计划”(Apollo),宣布将向汽车行业提供开放的自动驾驶软硬件平台以及服务体系。而连投蔚来汽车、威马汽车两家公司,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发布了首款量产车。百度在汽车领域的激进,还是给了其它两家公司不小的压力。
此前,阿里巴巴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涵盖了车载系统AliOS、地图等,而有高管在公开场合表示“阿里巴巴不会造车”,但投资小鹏汽车,还是间接造车了。至于投资小鹏汽车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延伸,还有待观察。
腾讯也不甘示弱,在今年11月发布了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为智联网汽车打造的车联网解决方案,但不得不说,相较于阿里和百度,腾讯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稍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人工智能:BAT领衔第一梯队
此前美国《财富》杂志将百度列为全球人工智能四强,百度在无人驾驶、大数据、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等领域的领先以及突出的综合实力,百度作为领军者的地位难以撼动。今年,阿里、腾讯也在转变战略态度,凭借公司规模优势试图奋起直追,从阿里15亿投资商汤科技可看出其决心。
今年BAT都在通过对国内外的投资作为对技术生态的补充,以及丰富人工智能的商业场景。不过,三家企业在商业布局侧重点还是各有不同。阿里主要落点在阿里云以及其关联企业蚂蚁金服,腾讯围绕社交数据涉猎众多但模式都较轻。相对百度和阿里而言,腾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则略显保守。而百度则凭借自身综合实力和丰富的产品场景,通过DuerOS、阿波罗、资讯流、百度金融等全系产品线基于人工智能引擎升级换代。
纵观整个2017年,BAT在投资上仍然没有丝毫松懈,颇有彼此追着跑的气势。但从BAT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布局中,对于风口的嗅觉灵敏度在不断提升。当某一家在某领域有大动作时,势必会吸引其他两家的参与。
但欣喜的是,这种追逐风口的竞争并未盲目扩大化。三家企业都在保留自己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围绕业务做补充完善或防御型投资,而不是单纯的做财务投资比拼。在今年的投资案例中,BAT合作的案例也在增加,出现了多起共同参投的案例,如百度和腾讯共同投资的链家、腾讯、百度投资的蔚来汽车等等。或许,各家公司都在尽力补足自己的短板以及押注将来的风口。毕竟,在押注未来的风口这件事情上,三家企业都不敢松懈。
2017以及未来,BAT还会继续着跑马圈地的态势。(本文来自猎云网,文/周丽梅 张淑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聚汽观察(juqiwangluo) 公众号,欢迎评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