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汽车后市场正在迎来的5大红利!

发布日期:2018-01-31 浏览次数:7590
对于汽车后市场,谁能配套新的消费者观念,抓住这批红利?

2

产品红利,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产品最终解决了效率和差异化。一个商业机构没有效率不可能持续盈利,没有盈利就不可能继续投入研发,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汽车后市场行业目前,整体缺乏产品研发能力。作为一个S平台,能否快速根据用户需求,(这类用户也可能是终端门店,也可能是车主)。不断研发、迭代产品。

而汽修产品化过程分为,产品需求定义、产品检验反馈、产品迭代。

产品需求定义:是对汽修服务过程中,检测、诊断、维修、保养、交付等各种实施场景的要素重新排列组合。

产品检验反馈:当产品定义完成后,要投放到市场上去检验,在产品的营销、需求都是基于数据驱动。并且构造最小的检验场景,我们称为MVP。根据客户精准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基于基于营销数据、用户体验报告、用户满意度评价,收集反馈。

产品迭代:根据每个定义和检验阶段的反馈,进行产品的快速迭代。这个过程可能经常要反复多大几十次,当多次迭代达到理想数据后,就可以考虑产品的规模化推广和投放了。

3

金融红利、是产业的催化剂

在产业互联网里,金融从来不会是那根明线,但作为催化剂、放大剂非常重要。好比,产业是1,金融可以作为0,不停的放大。“1000000.....”

没有供应链金融,产业平台效率就非常低。

如果没有定单交易历史的信息流,货物流通过程中的物流,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就称不上拥有好风险控制手段,金融机构就无法把钱贷给中小微企业。

传统的小贷公司,传统的保理公司,没有效率,成本也很高。风控手段也弱。

只能靠互联网,通过在线定单记录碎片化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平台化、在线化、透明化给金融机构,才能实现贷款。最终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供应链金融没有在汽车后市场B2B做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2C信息的缺失,让整个产业平台的信息匮乏,导致风控模型依然停留在“类保理”业务上。

真正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在B2B供应链的上下游继续延伸,往上游直接到零配件生产及原材料的市场波动,往下游直到C端用户,新车购买、历史车型存量,以及消费习惯的大数据整合。对产业链的全节点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风控模型。提供柔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的金融,脱离不了产业单独存在。其红利机会在于,看金融机构如何和产业真正的实现水乳交融。

4

供应链红利、决定产业链利润

作为连锁企业,将自己定位为S2B2C中的S平台。是去打造S级别的供应链输出和管理能力,而这个事并不代表需要全部自营。

在城市级别,应该尽量做赋能小B(汽修门店),能够方便快捷的帮助小B,去库存、去采购、提升配送效率。让门店真正做到所需15分钟即所得。

在C端,赋能后的价值是,为店面的配件质量做背书。C端不用怀疑的知道,S体系下的小B使用的零配件正品、放心。这也是2C的意义所在。

而供应链的打法,必然是在区域做深、做透的打法。供应链渗透到一个区域,目标只有一个:能否联合大量小B,将其他供应链供应商打死,形成区域垄断。

对于区域做深、做透的标准,不妨再极致一点。就像日本7-11,当时最密集区域,平均20米一家店,这极端违背零售行业规律。

其实,对于汽修区域密度也是如此,我们常规思路的密度还不足够,同一体系下的高密度(甚至半公里一家店)换来的是汽配供应商和汽修门店在区域内的垄断,反推后在区域内的物流和服务效率提升明显。

商业的残酷性在这里会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模式会构件一个个的汽修行业“一公里死亡圈”。在这个死亡圈内,非体系业态,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如果谁能在供应链端实现区域乃至全国性的高渗透率。将享受供应链整合带来的行业利润回升。目前门店端的价格战及低毛利,最终是需要靠连锁化的供应链的“聚”来完成行业的价值回升。

5

人口红利,汽车服务消费习惯的规模性迁徙

对于80、90后为主的年轻车主,从新车和二手车购买习惯上来看,采用以租代售、分期的比重增大。汽车的“资产”属性越来越弱,汽车更多作为“代步工具”而成为普通消费项目因此在车辆养护和维修上花费的精力和成本也越来越少,消费能力偏弱,对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更敏感。

80、90后作为与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更擅长掌握和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近一步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因此,这部分人群更容易逃离4S的高价格,选择放心的汽服门店。

以往汽车服务门店利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所带来不合理的额外收入及利润情况会逐步消亡。他们对于车辆的“工具”属性定义,更决定了其在汽车消费的理性、追求性价比、节省时间。

对于汽车后市场,谁能配套新的消费者观念,抓住这批红利?

来源:箭冠原创声明不详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我们后期一定标注名称 作者 ID 或 删除。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