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职场热点

汽修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8-06-06 浏览次数:13322
摘要:目前我国的维修服务主要还是换件为主,4S店的主要盈利之一就是配件的销售。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配件流通的法律法规太过繁杂,协调性差,无法保证消费者的基本利益,难以提高行业规范程度。许多部门进行管理。在目前还没有第三方行业监管,由于我国管理体制存在不足,使得政府也很难完全发挥作用。
汽修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关键词:配件;利润;维修

《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在14年第三季度由各相关部委联合发布。这为我国汽配行业的转变方式和今后行业售后服务确定了目标,而且对我国的汽配行业体系的完善产生极大促进。下面配件流通企业应该如何加深与维修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汽配与汽修业的战略合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我国汽车维修配件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汽车配件通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主要存在管理部门过于繁多、相关政策存在欠缺,质量无法得以保证、专卖店价格相对比较高。

(1)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现在我国关于汽车配件流通的法律法规对当前的市场可以规范其主体行为,维持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平稳发展。但是客观来看,我国汽车配件流通的法律法规太过繁杂,协调性差,无法保证消费者的基本利益,难以提高行业规范程度。而且,大多数出台的政策法规配套的相应细则不过详细,所以是一些政策法规可实施性降低,政策法规达不到期待的效果。

(2)整车厂垄断原厂配件流通渠道

在我国由于4S店的业务包括了整车销售、零部件的供应、售后保养及服务等业务。国内外汽车厂在国内设立的汽车经销商基本把所有的汽车业务都垄断了。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①汽车厂提高售价追求高额利润大幅,汽车厂通过控制配件的批发价格,还有一些汽车厂直接确定配件零售的最终价格,使得经销商和顾客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了经销商的对配件的定价,进而使得4S店的价格过高;

②汽车厂控制配件的供应链,不允许除经销商和4S店外其他未经授权的企业,进而使得汽修厂等企业得不到原厂配件和维修原理图,于4S店相比处于劣势,使得消费者必须去4S店维修保养花费高昂,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并没有使我满足,我知道自己距优秀学生的距离还远,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以学习为主,所以,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向同学、师兄姐妹请教、讨论、学习、集思广益、广开思路,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较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没有达到拔尖的水平,但各科都还不错。

③一般的汽配商家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拿货,就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拿货,为降低成本通常不开发票和进货凭证,使得配件无法得以证明,无法确定真假。

④产品繁多,质量不等、4S店的维修费用高,消费者无法承担高额费用。个体维修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通过降低购买成本价格远远低于原厂品牌的价格。产品各品牌比较多,就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空间。

(3)缺乏品牌化、规模化的大型汽配流通企业

如今,在国内汽配流通系统主要是以汽配城为基地集中于大量的中小型经销商,没有形成品牌化的连锁的配件流通企业,由于中小型配件经销商其各方面实力有限,不可能成规模的采购产品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采购的规模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在汽配城内存在大量经销商,各个商家之间经常相互拿货,是配件产品得不到质量保证。还有,每个经销商的进货渠道十分混乱,给监管部门带来难度。

(4)许多部门进行管理

在目前还没有第三方行业监管,由于我国管理体制存在不足,使得政府也很难完全发挥作用。除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外,我国汽车配件流通市场的除了商务部、交通部外,还包括工商、税务、质检、城管、环保等多个管理部门。由于管理部门繁多,资源浪费严重,也使得汽车配件流通市场次序凌乱。现在还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缺乏第三方监督。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    2    3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