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意义来讲,对于汽车产品优劣的判断标准,往往会落点与设计、配置、性价比等表面特点。但事实上,那些真正能够赢得市场争夺、长盛不衰的汽车品牌,除了打造出具有高竞争力的产品之外,在用车的全生命周期,同样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省心、贴心的用车服务。而这一点,也就是业内俗称的——汽车后市场。
毫无疑问,消费者对后市场服务的需求,正在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与稳固而不断提升,虽能够提供更好的汽车售后服务,谁便在这场存量时代的销量争夺中占据主动地位。汽车市场的急剧转变,对所有车企和经销商都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但于此同时,这也是车企势力全面戏拍得重要机遇,正如3月6日某行业论坛上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所说:“企业发展有没有后劲儿,售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售后服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可以深度挖掘的宝藏。”
而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普及,如何利用好智能时代的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售后服务的潜力,创新服务模式,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成为摆在车企和经销商面前的急迫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汽车后市场委员会理事长师建华在会上表示,“到2025年,汽车后市场的服务业的价值链比例要占到整个产业链的55%以上,可以说后市场是汽车行业今后发展的蓝海,高质量服务是开展后市场服务的根本;未来,行业整合将继续,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品牌战会取代价格战与品质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汽车后市场委员会理事长师建华
同时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朱孔源,以及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也就这一主题分别作了演讲。二者一致认为,在未来的车企发展当中,销量绝不会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何通过经销商与整车厂之间的协同配合,完成行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在存量时代下突围而出的最佳途径。而为了抢占市场疏忽设计与制造,无异于饮鸩止渴、因噎废食,是当下万不可取的产业策略。
J.D. Power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姜忠军,他使用了“数字化”“多样化”“年轻化”三个关键词,来描述汽车后市场的变化。在他看来,汽车售后服务的数字化、多样化、年轻化的最终目标是个性化,在年轻化当道的今天,数字化体验是必须项,只有推出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举措和结合互联网的多样化的交互式服务,才能最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未来真正把握年轻消费化趋势。
J.D. Power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姜忠军
总得来说,汽车服务后市场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在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消费者为各大厂商提出的需求与期待,这对所有汽车企业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类似于“to be or not to be”的单项选择题,出色或者还是出局。
当然,这样的趋势在所难免,但如何打赢这场新战役却能够为人所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大趋势,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是在这个存量时代脱颖而出的最好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