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自主品牌已无成本优势 七成面临消亡危机

发布日期:2011-07-18 来源:网易汽车 浏览次数:3021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自主品牌已无成本优势 七成面临消亡危机
更为深厚的如上汽、一汽和东风等大型央企集团,在政策制定层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直偏弱。

 

    随着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得到巩固,产品的品牌和品质更加深入人心,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综合竞争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阻滞了独立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市场挺进,而且还意欲通过合资自主车型和小型车向中低端市场下探,进一步挤压独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集中力量突围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正在主导推进的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对独立自主品牌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我们的联合调查中,27%的人担心独立自主品牌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被大型国企逐个吞并,另有53%的人士则肯定了这种可能性,但认为综合实力强的有望避免。

    客观地讲,独立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数家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竞争力,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如奇瑞在去年的3月份实现了第200万辆汽车的下线,并且形成从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到试制试验较为完整的产品规划体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研发体系基本建成;吉利在将DSI和沃尔沃收入囊中之后,自身的研发体系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有效巩固,终端市场随着帝豪车系的成功推出也开始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样,在获得巴菲特青睐,后与戴姆勒牵手合作,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同样赢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有在海外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盈利能力强劲的长城汽车等,似乎这些独立自主品牌都没有任何消亡的征兆。

    但是需要政府支持仍然是自主品牌车企们最大的心声。广汽乘车公司副总经理谢志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过去30年里,广汽通过合资缩短自己做汽车的时间,但拿市场并没有完全换来技术,尤其遗憾的是乘用车领域高端产品都被跨国公司所占领,实际上所有国内车企都是打工仔,赚一点辛苦钱。

    “在研发、标配、电气技术等方面我们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希望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谢志洪直言。

    调查显示,81%的人士认为独立自主品牌值得政府大力扶持。

    实际上,独立自主品牌掌握着核心的自主研发技术,对品牌发展具备有效的延续能力,并能主导品牌未来的发展走向,同时能对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自主支配和决策。不仅有利于防止利润被外资大规模攫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国内整个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是一个国家真正做强汽车工业的基础,也是唯一的出路。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应颠覆此前对自主品牌成本低的固有成见,“像丰田汽车公司在通用件上使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一个零部件在各种车型上都在使用,这种情况下,规模扩张对它的成本下降就非常明显,而我们自主品牌已不具备成本优势。”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成熟度的提升,整个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将是大势所趋。这里面既有来自市场层面自由竞争产生的兼并重组,也有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干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些不具竞争优势的整车企业被收购整合将不可避免。

    在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下,自主品牌的出路在哪儿?“对于集团化企业,像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包括广汽,资金实力很强,必须要集整个集团之力来做自主品牌,单靠成立一个自主品牌公司,成功概率是很小的。”徐长明坦言。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