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聚汽观察:自主品牌汽车离“十八岁”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1-07-22 来源:沈阳日报 浏览次数:3105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品牌有它的生长周期,自主品牌也不例外。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市场长期的检验和培育,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和推动。
虽然,奇瑞的成功打破了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外品牌当道的时下,自主品牌想要存活,就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只是这一点,对于现今大多自主品牌来讲,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有人在合资和自主之间创造性地提出“合资自主”这一概念。有人说,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抢了原本就不占优势的纯自主品牌的饭碗,然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其实并不存在打压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问题,而是在壮大自主品牌的阵营。当然,自主品牌之间也有竞争,但是唯有竞争,自主品牌才能更快地发展,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更多地向成熟发展。

    自主品牌路在何方转变思想最为重要

    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一路走过来,自主品牌依旧弱小,核心技术也并未换到。现今,转折时刻似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来临。正如坊间所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业正在迎来百年一遇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弯道超车”或将成为可能。

    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纷纷走上了出口和海外建厂的道路。2001年,江淮已经开始着手在东南亚地区建厂,成为中国轻卡企业在海外建厂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而随后不久,华晨、奇瑞、一汽、上汽在韩国、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建厂。有关专家认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出口和海外建厂,是自主品牌求突破的“捷径”,不仅减轻了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树立品牌形象,还有利于形成真正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品牌有它的生长周期,自主品牌也不例外。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市场长期的检验和培育,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和推动。中国汽车的自主技术研发还处于学习阶段,集中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非打着自主的旗号,装的却是外国的零件。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