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前行将不再是这个行业的可持续生存手段。我也不能完全依靠我自己来工作。我需要一部更大的机器来协助我,一个可共享的机器。”菲亚特集团兼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如是说。
马尔乔内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形态下,“共享、整合是企业不被淘汰的重要决策”。
在实现对克莱斯勒的绝对控股之后,马尔乔内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快了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两家公司的整合步伐。最近的一次整合是:他宣称两公司将很快拥有一个共同的管理层结构,并于7月26日公布新任命。
一位菲亚特知情人士向记者坦陈,“马尔乔内早在开始控股克莱斯勒时,就开始在为两家公司做‘整合手术’了,现在不过是整合的高潮期。”
据他透露,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第一轮整合,将在年内完成。届时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将真正融为一家,包括车型和品牌实现共享。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合的结果,也将在菲亚特的中国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得到显现,广菲将作为整合之后的菲克联盟的中国试验基地,两大公司旗下品牌的很多车型都有计划在广菲投产,其中道奇应该(克莱斯勒公司旗下品牌)是我们整合之后推出的第一个排头兵。”
据这位人士透露,2012年,广汽菲亚特工厂建成投产之后,菲亚特将会联合克莱斯勒来华发布“中国战略”。
资源整合后上演“酷博换领雅”
上述人士解释蓄势待发的菲亚特“中国战略”,包括菲亚特联合克莱斯勒本土化的国产策略及目标、具体车型投放以及渠道管理等。而就目前而言,“菲亚特最重要的‘中国战略’就是尽早实现C-medium车型的国产,让中国消费者重新接纳菲亚特品牌。”他说。
然而C-medium一开始并不是广汽菲亚特选中国产的心仪车型,因为早在合资之初公布的计划中,一直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进口紧凑级车型领雅,就被确定为国产车型。
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领雅自上市以来,月销量仅为几十台。2009年,即便加上领雅、博锐和朋多三款车型的销量,菲亚特前10个月在中国的销量也不过1000来辆。
菲亚特Linea领雅
“当时确定了领雅作为首款国产车型之后,我们曾经为此进行过国产项目的测试”,一位参与了广菲项目的广汽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领雅不被大多数国人认可,担心即使国产了,这种情况不会得到太大的改观。”
“于是,我们和菲亚特方面经过多次的商议,换掉了领雅,用一个全新菲亚特车型(C-medium)替代。”
这就是广汽人士口中C-medium的由来,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菲亚特对中国合作伙伴的尊重及重视,“菲亚特不再是南京菲亚特的那个菲亚特了,广汽也不是南汽,我们只有扭成一团,放手一搏,才有生机。”上述广汽人士补充说。
那到底,中途被“调包”选中的C-medium,是什么车型?是否是菲亚特与克莱斯勒整合下的新作品?
据记者从多个渠道调查分析获悉,几乎可以确定C-medium就是基于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共享C-EVO平台下的,道奇旗下的新一代酷博Caliber三厢车型,其投产之后将悬挂菲亚特标志。
据了解,C-EVO平台不仅推出系列菲亚特体系内的产品,还将与克莱斯勒共享,产出包括Jeep小型SUV、克莱斯勒100C、新一代道奇Caliber酷博等系列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之初,C-EVO平台便融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能够依据车型的不同,变换不同的轴距,衍生出更多种类的车型。
事实上,现款的Caliber酷博是一款偏跨界型风格的SUV车型,与菲亚特整合之后,将在C-EVO平台“动手术”,演变成一款与高尔夫/速腾类似的三厢版轿车。(还有两厢版本)
当我们向广汽知情人士求证C-medium是否等于新一代Caliber酷博时,这位人士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提问,但他这样告诉记者,“广汽对阿尔法罗密欧车型颇有好感(传祺的原型车就是阿尔法罗密欧166),其生产平台(诞生阿尔法罗密欧车型)下的产品具有很比较强的竞争力。这个平台所生产的车型应该是广菲国产车型的首选,当时设定投产车型倾向于此,将会有三厢和两厢版本。”
经查阅得知,C-EVO平台是由菲亚特研制的紧凑型平台,目前已有的量产车型就有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车型。
而按广汽菲亚特的规划,C-Medium将于2012年正式投产,这与道奇将推出的新一代Caliber酷博的时间相吻合。同时,与在今年1月举办的底特律车展上,马尔乔内所透露的“下一代道奇酷搏将在中国制造”的新车信息也相符。
“先道奇后JEEP”的中国战略
“如果你问我,是否会自己投资开发一款阿尔法SUV,答案一定是,不会。我宁愿去拿别人现成的结构,然后把阿尔法的造型放上去。如果我能只花费1亿欧元就做成这件事,那么我看上去就像个英雄。”马尔乔内说。
在公司乃至车型整合上,马尔乔内推崇能够减低成本的“共享主义”,他还说,“低成本品牌是我们市场覆盖战略的自然延伸。”
“菲亚特也在观察这个新的世界,而且知道,如果它不及时行动的话,它也会成为边缘企业。”
事实上,马尔乔内对于操作企业间的整合早有成功经验。马尔乔内回忆起在未进入菲亚特时,在一家当时最赚钱的铝业公司工作时,“整合了瑞士Alusuisse集团和加拿大铝业集团(Alcan),然后是法国普基集团(Pechiney)”,我从这里体会到,“如果我依然是独自经营而未作整合,那么我会为自己成为边缘企业而付出代价。”
而日前,马尔乔内已经在行动了。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太业务首席执行官柯安哲向媒体证实,“克莱斯勒汽车已经和菲亚特一起生产匹配菲亚特500发动机的产品”,他认为“这项合作,有益于我们研发小排量低排放的发动机以及先进的变速箱系统, 这是克莱斯勒和菲亚特结盟以后的宝贵财富”。
他还称“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并发挥合作的优势,在更小型的SUV车型上探索合作的可能性。”据海外媒体报道,克莱斯勒目前已经启动和菲亚特研发开发型车项目。
据广汽知情人士透露,整合克莱斯勒资源后的菲亚特,将率先将道奇品牌下的全新车型,放在广汽菲亚特国产,不仅包括三厢轿车、两厢轿车,还包括SUV车型。
这位人士还称,未来几年,投产的道奇车型都会统一以菲亚特品牌上市,因为菲亚特需要在中国重塑品牌。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JEEP品牌的车型国产”,上述人士称其写进了广菲的长远产品规划中,但与道奇的引进方式最大的不同是,JEEP将会保留其品牌,不会悬挂菲亚特标志,而且会以实行“国产和进口”两条路走。
“但现在因为广菲刚刚起步,凡事都要一步步来,所以现阶段广菲的重点还是树立菲亚特品牌,JEEP国产是往后几年的事了。”他补充说。
上述说法,与近日菲亚特中国董事长孟斐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做好了菲亚特品牌后,未来不排除在合资企业做其他的品牌”的说法如出一辙。
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太业务首席执行官柯安哲,对于包括JEEP在内的克莱斯勒国产表示仍“需要耐心等待”。他还说“当真正开始国产时,我们一定是将最新、最同步的产品引进到中国。以现在的情况分析,12个月至24个月恰好是克莱斯勒全线推出新产品的一个周期。2013年、2014年这个产品周期里面,克莱斯勒将会有全线的新产品问世,包括小型的SUV以及七座SUV等。”换句话说,包括JEEP在内的克莱斯勒国产,最有可能是在2013年或2014年。
事实上,要完成马尔乔内早前提出的“到2014年,中国市场要实现30万辆销量的目标”,单靠以小型车为主的菲亚特品牌车型,似乎显得很不现实,更何况从明年C-medium明年上市之后,留给广菲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合菲-克联盟的资源,共享其品牌与车型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通过车型平台化,模块化,最大限度的平摊车型成本,正如大众汽车一样,在统一平台上,不同品牌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打造个性轿车来达到品牌的差异与成本的降低。
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已经在中国荒废三年(与南汽分手三年)的菲亚特,可以以此缩短新车研发时间,尽快分食到一口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
“但现在因为广菲刚刚起步,凡事都要一步步来,所以现阶段广菲的重点还是树立菲亚特品牌,JEEP国产是往后几年的事了。”他补充说。
上述说法,与近日菲亚特中国董事长孟斐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做好了菲亚特品牌后,未来不排除在合资企业做其他的品牌”的说法如出一辙。
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太业务首席执行官柯安哲,对于包括JEEP在内的克莱斯勒国产表示仍“需要耐心等待”。他还说“当真正开始国产时,我们一定是将最新、最同步的产品引进到中国。以现在的情况分析,12个月至24个月恰好是克莱斯勒全线推出新产品的一个周期。2013年、2014年这个产品周期里面,克莱斯勒将会有全线的新产品问世,包括小型的SUV以及七座SUV等。”换句话说,包括JEEP在内的克莱斯勒国产,最有可能是在2013年或2014年。
事实上,要完成马尔乔内早前提出的“到2014年,中国市场要实现30万辆销量的目标”,单靠以小型车为主的菲亚特品牌车型,似乎显得很不现实,更何况从明年C-medium明年上市之后,留给广菲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合菲-克联盟的资源,共享其品牌与车型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通过车型平台化,模块化,最大限度的平摊车型成本,正如大众汽车一样,在统一平台上,不同品牌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打造个性轿车来达到品牌的差异与成本的降低。
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已经在中国荒废三年(与南汽分手三年)的菲亚特,可以以此缩短新车研发时间,尽快分食到一口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