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发布日期:2012-01-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6903
2011年,虽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最终未能出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热度。“大多数企业都在投入样板车型的开发,研究机构也在对一些高难度技术进行深度研发。未来三年到五年左右,比如2015年左右,应该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第一波高潮。”1月8日,在“2012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做出如是判断。

甄子健此前也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依然处于把产品放到市场中接受初步检验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收集反馈、寻找问题、形成机制,进而改进产品,经过市场开发、产品示范和技术探索工作为产业化做好前期的铺垫。此外,电动车研发的下一步不仅仅要进行技术创新,也要对传统观念中不属于电动汽车范畴的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同时也要进行市场配套解决方案等相关研究。

“不确定”的麻烦

由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方向性问题尚无定论,而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客观上放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业务总经理孙健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是低于其预期。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的速度低于其原有预期。在他看来,很多车企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是“半信半疑”,不愿放弃原有传统动力技术的积累。“这对所有厂家来说,都是非常矛盾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

孙健提到,由于技术路线一直没有明确,很多国内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面布点,但很多时候,“全面布点”是一种盲目探索,相比较而言,很多国外企业则很早就明确了战略方向,各有所长,而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开始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政策指向的不明确不仅关乎整车企业,配套设施提供也受到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将来到底采用换电模式还是充电模式,由于没有政策定论,目前两种路线都有配套企业在做,且都已经初具规模。因此这两套系统将来如何发展,“长远来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孙健认为。

同样出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目的,相比较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不确定,各汽车企业颇具共识的一点是,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决不可放松,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搭载节能、环保的小排量发动机车型,这种路线实现的减排效应并不逊色于新能源汽车。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