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普索汽车研究总监叶盛则认为,汽车假冒零部件与厂家设定的零部件流通体系有关,有些厂家认定体系内流出的才是正规件,非厂家渠道流出的是假冒件,包括“三国件”也认定是假冒件。
所谓“三国件”,是指非该车企本土生产和非当地市场生产,由第三国家生产流入汽车配件。比如,由美国生产并通过非官方流入到中国市场的日本丰田汽车零部件。这样的汽车配件被称为“三国件”,不被汽车企业认可,并被定义为汽车假冒产品。
“汽车零部件企业地位比较弱势,基本都会遵守和厂家的约定,不会私自把零部件直接流入售后市场,但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会做副业,也会做一些零部件进入售后,但不标任何标识,这样的产品是正规产品,但也被认定假冒。”叶盛说。
叶盛指出,这些所谓的假冒零部件流入售后市场会影响厂家利益,他们会对一些国内比较大的销售商进行打击。
于元渤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的授权经营约束了汽车经销商,同时垄断了汽车售后市场,因此在“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中,政策层面会对汽车流通行业进行调整。
“暗战”售后市场
受到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打破与汽车整车厂“合约”进入售后市场,并加快布局。
去年年底,布局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公司收购了台湾扬弘集团。另外,辉门、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布局汽车售后市场。据了解,博世10%的业务来自售后市场业务,辉门公司40%的业务来自售后市场。
“与汽车整车厂配套,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但是售后市场对经济周期不敏感,当经济环境处于弱经济周期时,汽车售后市场对企业发展就凸现出重要性。”陈文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不过,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售后市场将对本土零部件企业造成冲击,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面向售售后市场,在一级供应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
如今外资企业控制了关键汽车零部件高达70%~80%的市场份额,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非关键零部件市场,因此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依然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