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双输结局 美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不理智

发布日期:2012-02-06 来源:车讯网 浏览次数:1151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汽车总是要跟政治纠缠在一起的,否则它就不是支柱产业了。

2月14日,习近平副总理即将访美,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应该好好地跟这位中国下任最高领导人(美国媒体的说法哈)谈谈。于是,一帮美国人开始公开“大倒苦水”,诉说中国销售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好日子。1月31日,美国几家相关的协会、工会在国会山召开媒体发布会,呼吁白宫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他们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国零部件获得了政府的高额补贴。(呵呵,“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太缺乏政府的扶持了”,身为汽车产业媒体的记者,这句话我们听零部件企业的人员喊了多少年啦?!)

下一步,这个贸易战是不是该继续打先不说,不妨回头看看轮胎特保案。福布斯网站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对美国制裁中国轮胎向美国出口的看法,它的标题就是:“对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而言,中国就像高盛集团那样成为一只替罪羊。”客观地说,这位名叫KennethRapoza的作者写得还是蛮可观的。

1月24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其中谈到中美贸易争端时,当然是大大地表功:“本届政府针对中国提出的贸易救济案例,数量是上届政府的近两倍,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阻止了中国轮胎大量进入,因此,一千多名美国人保住了工作岗位。”

福布斯的文章分析说,中国轮胎特保案的关税措施实施两年来的确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并不像他们的总统说得那么多。作者引用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说明,2010年,大约有51600人受雇于美国轮胎制造行业;2011年,这个数字只不过是51700人,只多了100人!这印证了此前我国赴美应诉的相关代表所申明的观点:美国轮胎近年来本地生产数量的减少,与中国轮胎进入没有直接的关系,并非不从中国进口,美国轮胎企业就扩大产量了。

“2000年鼎盛时,(美国轮胎业)雇员总数曾高达86800人......对于几大轮胎品牌而言,向海外转移生产线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实在是因为在海外制造的成本较低。”福布斯的文章如是说。

福布斯还列举了如下数据:这项惩罚性关税实施后,2011年美国进口的中国轮胎数量比2009年减少30%;加拿大的轮胎进口增加了30%,韩国的增加了110%,日本的增加了44%,印尼的增加了152%,泰国的增加了154%,墨西哥的增加了117%。

显然,美国当地生产的没有增加。在这个贸易战中,美国并没有占到便宜,只是收到了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大排量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回报。礼尚往来嘛。

今天,我的同事在写关于沃蓝达起火调查结果出炉的报道时感慨:不要让电动车成为政治牺牲品;我的另一位同事正在分析美国对电装和矢岐在美国遭受反垄断惩罚案件的分析(够狠啊,罚钱就算了,还逮人!)。充当政治和贸易争端的牺牲品,汽车业,舍你其谁呀?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