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业的困境与出路
在汽配领域,轮胎产业常常被称作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驴晚,利润比纸薄”。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我国稳健的经济政策,使得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通货膨胀的问题逐渐显现,轮胎制造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近几年东南亚自然灾害频发,天然橡胶供不应求,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使得我国轮胎厂商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国际上许多知名轮胎制造商已经大幅度上调轮胎的零售价格,而我国的轮胎制造却处在上调价格就会丧失市场份额的困境中。
国内的轮胎企业实力不足,国际轮胎制造巨头早已加入了争夺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世界前十强几乎都在中国已经启动了轮胎项目。然而我国的轮胎制造技术只能算是中低端,与发达国家的知名轮胎制造商相比,不论是技术上还是产品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国际轮胎制造商在中国重返扩张道路进一步激化了我国轮胎市场的竞争。欧盟在提高了准入水平后,我国轮胎产品几乎达不到标准。而亚非等国家对我国轮胎的反倾销调查也影响了我国轮胎行业在海外开拓市场。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一时间困难重重。
面对困难,中国轮胎行业应该认清本土产品与外资企业产品的差距,在差距上下工夫。我国轮胎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一直都比较弱,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在轮胎产品的质量上严把关。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分,轮胎的质量关乎到消费者的安全。我国轮胎在国内市场受到挫折的原因就是质量上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只有先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轮胎市场的大形式是呈下降趋势,但是创新者总是占得先机。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发荣说,全球环保浪潮下,主动出击已成必然趋势,提前研发创新才能不被淘汰。他强调说:“在同质化时代,技术领先,并提供超值服务者,还是能够盆满钵盈的。而且是信息先得者,腰包先鼓。”不同市场、不同车型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产品才能更具竞争力。
大浪淘沙,在当今的轮胎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轮胎行业将遵循优势劣汰的市场规则,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劲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我国轮胎制造商应该抓住产品升级的机遇,推进研发工作,把握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不断加强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开发点,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