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关税使轮胎企业两头受苦
由于中国对进口天然橡胶实行高关税政策,东盟10国对中国轮胎出口也实行了不合理的高额关税。
东盟10国进口中国轮胎的关税税率如下:
马来西亚 40% 越南 30% 柬埔寨 26.5% 老挝 20% 缅甸 14%
泰国 10% 印尼 10% 菲律宾 10% 文莱 10% 新加坡 0%
据我国骨干轮胎生产企业反映,东盟10国间的轮胎进口关税均为5%,而对进口中国轮胎则实行高关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进口其天然橡胶关税为20%。天然橡胶进口高关税政策使我国轮胎企业两头受苦,在国际贸易中不能享受平等待遇。
6、进口关税现状不利于行业结构调整
目前实行的天然橡胶进口关税即不符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也不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一般贸易项下天然橡胶进口的高关税,使很多轮胎企业不得不采取在加工贸易的名义下进口天然橡胶。据海关统计,2010年,在186万吨的进口天然橡胶中,一般贸易项下进口的天然橡胶仅14万吨(不含天然胶乳)。由此可见,天然橡胶关税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国家的初衷,反而限制了下游轮胎企业的竞争力。
天然橡胶高关税政策给国内轮胎行业发展带来很多弊端。一是轮胎企业被迫只能进行加工贸易,造成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既不利于企业在国内市场塑造品牌,又使行业时刻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打压,不利于轮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二是轮胎企业难以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转变营销模式,使企业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国内市场形势好价格高时,企业因为进口的是加工贸易天然橡胶,就只有产品出口一条路,无法及时进行市场转换。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合资企业为主,自主品牌较少,汽车合资企业在原配胎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国外品牌,国产品牌轮胎在轿车的原配胎市场上份额还不到10%。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但轮胎市场份额却被外资企业分走一半,尤其是轿车胎市场外资品牌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的轮胎企业却难以分到应得的利益,这是政策的悲剧。三是助长了天然橡胶走私等违法行为。因此,天然橡胶高关税降低了轮胎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
另外,由于正常进口天然橡胶的关税太高,迫使许多企业进口零关税的复合橡胶,导致复合橡胶进口大量增加,从2000年的7.35万吨、2004年的33.61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55.77万吨;2009年进口复合橡胶102万吨,比上年增长83.6%;2010年进口复合橡胶10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进口复合胶85.41万吨。
由于许多外资轮胎企业在国外都有工厂,可以在其国外工厂加工成复合橡胶进口,而我国本土轮胎企业却要再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加工厂加工成复合橡胶后再进口,而添加的炭黑等辅剂品质难以控制,容易对轮胎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而且,由于复合胶需求量大增,很多企业在国内保税区建立复合橡胶加工厂,而复合橡胶本身只是高关税下的产物,其加工本身就不是轮胎生产必须的工序,轮胎企业仍要将复合橡胶再次加工,既不利于轮胎厂本身的节能降耗,也不符合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天然橡胶的高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