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推行精品战略
尽管出口弥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要自主品牌厂家在国内的销量损失,但自主品牌的主战场仍然只能是国内市场。面对国际品牌的全面威胁,内资车企近年来纷纷实施转型战略。但处在这场转型中的自主品牌,目前仍无法从市场份额的增长上体现其进步,反而在转型的关头,容易步入负增长的状态。这是因为以往的廉价产品增长策略已走到尽头,而精品策略尚未形成市场效应。
据乘联会公布,今年4月,狭义乘用车生产商国内销量排行榜上,仅有长城汽车一家内资企业居于末位。如果算上出口的销量,奇瑞和吉利才能进入当月的销量前十名排行榜。
“今年北京车展最大的亮点是:虽然内资车企的经营比去年更困难,但已经开始了绝地反击。”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认为,在北京车展120辆全球首发车中,自主品牌的首发车就占了84辆,自主品牌不仅有整车参展,更有先进的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展示,这说明内资车企的研发实力、技术质量和品牌形象将更快速提高。这归功于内资车企的产品研发战略从“小孩打群架”调整到出精品的战略。与此同时,内资车企还解决了对研发人员激励、考核、奖励的世界难题,构建起有效的人才机制。
乘联会的调研结果显示,比亚迪各汽车研发部门的总人数达1.3万人,再加上奇瑞,这两个企业的研发人员之和超过两万人,比目前全部近30家乘用车合资企业的研发人员总数还多,另外长城加上长安又有1万多人的研发队伍,内资车企的研发队伍总和已经超过6万人,是合资企业的3倍多。内资企业研发经费总和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4%的水平,而合资企业研发经费加上技术引进费的总和,占主营业务收入还不到1.3%。
饶达因此认为:“内资车企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成果和专利,都大大超过财大气粗的合资企业,而且今后对汽车研发还要更大规模的投入,汽车行业在本世纪初是中国创新最差的行业,但现在已成为实现中国创新战略力度最大、进步最快的行业,这就是内资车企对中国的贡献和今后的希望。”
■4月部分车企成绩单
东风日产增长32.9%
据东风有限公布,4月共销售汽车12.9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乘用车销售9.1万辆,同比增长32.6%;商用车销售3.8万辆,同比虽有下降,但在行业中是降幅最小的。1-4月份,东风有限累计销售汽车52.2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商用车销售16.1万辆,同比下降18.5%;乘用车销售36.1万辆,同比增长22.1%。
东风日产4月份销售汽车7.4万辆,同比增长32.9%。其中新轩逸销售1.2万辆,新阳光销售1.5万辆,新骐达销售1.4万辆,逍客销售1.2万辆。1-4月份,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累计销售汽车29.5万辆,同比增长19.8%。
4月份,东风股份公司共销售汽车2.4万辆。股份公司本部月销1.4万辆。郑州日产销售1.0万辆,同比增长5.3%。东风商用车公司共销售汽车3.1万辆。商用车本部4月销量1.2万辆。其下属子公司东风柳汽销售乘用车共计1.2万辆、同比增长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