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持续的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合资企业产品的挤压。”某自主品牌企业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本来有各自的细分市场,但随着市场由增量变为存量市场的竞争,合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价格不断下探,并推出一些中低端的产品,进入到自主品牌企业苦苦打拼了十几年,3-8万元区间的市场。如价格破6万的上海通用赛欧、月销8000辆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等,实际上抢占的正是奇瑞、吉利、比亚迪辛苦打拼的市场。
“自主品牌企业可以说处于非常痛苦的时期,高端的市场上不去,而低端的市场,却还遭受比自己强大好几倍的合资企业的竞争。”上述自主品牌企业高层认为。
“如果继续有合资企业不断进入中国扩大市场,加上现有合资企业的扩张,中国自主品牌的处境将越发艰难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知情人士透露,“在市场换技术的道路走不通后,也在积极考虑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路径。政府延长合资项目审批时间,也不失为对自主品牌企业更为实际的一个支持。”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思考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道路。一方面通过补贴小排量车和公务用车改革等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同时对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出明确要求,而这次是首次从根本上限制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