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担忧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近年来我国对合资汽车项目审批日益严格。去年8月30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1日起实施)。该文件提出:新建汽车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也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乘用车、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的生产;同时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
但实际上,除上述投资额等要求外,去年以来新建汽车合资项目,还必须满足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有新能源车等“潜规定”。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公布了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强调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划为允许类———即外商已不再受鼓励投资汽车业,这被普遍视作政府限制外资品牌国产化的信号。
近日有消息称,由于与奇瑞合资项目迟迟难以获批,斯巴鲁国产问题无声无息。这表明我国政府有意收紧汽车合资项目审批的手段已开始发挥作用。
汽车合资审批收紧的大背景下,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不过,由于捷豹路虎投入国产的决心更大,因此在投资额、合资自主和新能源车等各方面做出了让步,实际获批可能性大于奇瑞斯巴鲁项目。
另一方面,奇瑞捷豹路虎项目体现了奇瑞“以我为主”的合资意愿。近年来奇瑞努力冲击中高端市场,但成效一般;业界普遍认为,奇瑞需要借力合资实现该计划,在此背景下,它与捷豹路虎的合资项目被赋予了战略性意义,由此更容易获得主管部门认可。
资金缺口大融资60亿
奇瑞汽车多年来一直高扛民族汽车工业大旗,成绩有目共睹。以奇瑞掌握的政治资源,结合其发展现状,预计它与捷豹路虎的合资项目最终获批,应是大势所趋。
4月份北京车展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已在为合资项目“摇旗呐喊”。尹同跃说,自主品牌必须通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奇瑞就需要找一些国外比较成功的品牌企业,和这些企业合作,向他们学习品牌如何培育,如何维护。
以此前获批的两大合资项目广汽菲亚特和长安PSA推算,一般汽车合资项目从通过环境评估到最终获批,需要6个月至9个月时间。奇瑞捷豹路虎项目4月份已进入环评阶段,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最快在今年10月份就能获批,最迟亦不会晚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
尽管合资项目规划已敲定,奇瑞仍需要在工厂和人事等方面进行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融资。由于盈利能力欠佳,加上投入项目很多,近年来奇瑞一直承受着不小的资金压力。
奇瑞2010年9月公布的公司“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其未来5年内共计有近115亿元的项目资金需要投入,加之后续的合资项目,奇瑞在2020年前将有接近300亿的资金需求。
另据了解,目前奇瑞连总投资为70亿元的观致常熟工厂仍需委托中国进出口银行筹款30亿元,该工厂到今年年底才可预备生产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