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资独资和控股,这是一个现状。那么我们“通顺”作为本土汽车配件公司,应该如何为自己规划发展蓝图呢?我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记者:您是如何开始为自己规划发展蓝图的?
陈光华:统计显示,我国目前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零部件企业共有5000多家,加上村办企业、小型非国有企业及家庭小作坊,共有近万家企业活跃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其中产品质量及企业品质可谓乱象丛生。坐拥低廉劳动力成本和庞大汽车需求市场两大优势,让人遗憾的是中国至今还没出现大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纵观浙江省做汽车的制动系统有浙江万向、绍兴的万安、杭州的亚太等等,都是实力规模强的企业,但是还没有一家企业是进入外资汽车的刹车配件领域的。
最后,我们将“通顺”的销售目标定位在国内汽配高端市场,也就是努力打入外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行列,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汽配高端化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带领我们的企业摒弃激烈的红海竞争,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蓝海之路。
合作:与外资汽车签合作协议
记者:要打入外资汽车品牌是件非常难的事,作为一家新兴的汽配企业,您是如何去开拓这个市场的?
陈光华:2002年开始,我们加大资金投入,设备投入、技术投入、管理跟进,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一同合作,努力研发优质的汽车刹车设备,并顺利成为长安汽车刹车配件的供应商。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标远不在此。成为长安汽车刹车配件的供应商后,我们就将第一个目标锁定在“长安铃木”这个中外合资汽车品牌上,希望有朝一日成为该汽车品牌的刹车系统供应商。
2005年,我们“通顺”通过招商引资到衢州,在这里建起2.5万平方米的厂房,继续研发优质的刹车系统。一般,行业内看一个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好不好通常会用PPM值衡量,就是在100万个汽车配件产品中看有几个配件存在质量问题,目前日本丰田汽车100万个汽车配件产品中只有14个存在问题,这个数在同行业中已经很好了,而我们的汽车配件质量问题是每100万个中有80个,这在国内汽车配件市场上属于不错,并且与丰田汽车PPM值的距离在继续缩短。
与长安汽车这么多年的合作,为我们顺利进入“长安铃木”这个中外合资汽车品牌的汽配供应商队伍提供了很好的捷径。2007年,我们的汽车刹车系统零部件成功进入“长安铃木”。5年来我们为“长安铃木”配套汽车刹车系统数目逐年递增,从50辆到100辆,现在已经是每个月大批量提供,一个月3000个、5000个地增长。
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我们估算为“长安铃木”提供一套刹车系统,价格是2000元,如果为这一家企业一年提供100万套,一年的产值就有20亿元。将现成的市场带起就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记者:“长安铃木”这个市场的开拓为您的企业带来了什么?之后您又做了一些什么?
陈光华: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顺通”迈入长安铃木这个高门槛后,还成功进入东风日产、华晨宝马、长安福
特马自达,为这些中外合资汽车品牌配套刹车系统。
除了一如既往地加大资金,提高汽配质量外,技术创新也是我们“通顺”的一大亮点。现在,我们企业一个亿的刹车系统产品中至少有500万元是自主创新产品,产量占到总产量的5%。
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通顺”拥有8项产品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比如我们自主研发了刹车系统中的BA功能,也称紧急制动刹车辅助功能,这种功能可以判断驾驶者刹车动作,在紧急刹车时增加刹车力,缩短刹车距离。它根据驾驶员踩下踏板的力度及速度,将制动力适时加大,从而提供一个有效、可靠、安全的制动。对老人和女性(脚力不足者)帮助奇大。还有缩短制动距离的效果。
纵观世界范围内,世界刹车系统老大德国博世刹车系统有这个BA功能,国内自主研发的BA功能暂时还没有。我们国家规定,到2013年国内所有汽车都要用上带有BA功能的刹车系统,由此看来,这个自主研发的刹车系统是有大市场的。
要想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主动权,必须和汽车巨头们合作。今年9月,我们就与华晨宝马合作,共同签下了技术协议,就刹车系统的BA功能进入合作阶段。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商已经放弃了博世这个世界范围内的“老大哥”,而与我们这个“小兄弟”一起携手,这让我心潮澎湃。虽然从共同合作研发到真正批量生产需要经历技术认可,开发样品,样品实验等漫长过程,可能要一年到两年时间,但是我们仍然耐心、虔诚地等待。
记者: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作为圈外人,看到您正向着汽配行业高端化之路前进,我们也很激动。
陈光华:真是感慨万千。从2005年起,这6年来我们在行业内都是默默无闻,蓄势待发,投入很大的财力而不急于赚钱,就是为了能看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企业向汽配行业高端化发展的前景。
好消息是接踵而来,今年10月份,我们开始为中外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马自达批量生产带有BA功能的刹车系统。另外,上个星期我刚去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商谈,那里有我们的客户,是给美国的军用车做刹车主缸的,看了我们做出的样品后他们很满意,希望我们成为他们的刹车系统供应商。
目标:年销售额或超5个亿
记者:您对企业接下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啊?
陈光华:在开车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给汽车的零部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汽配量不断地增大,制造商就要不断提升管理,保证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互动,这才能跟上量的提升,企业不能搞大跃进式的发展。
今年浙江省科技厅已经来我们企业视察,将我们的刹车新技术列入了科研项目。接下来我们将请日本、德国专业人才,哪怕是年薪100万元以上,也会考虑,不惜一切代价使汽车刹车系统质量更上一层楼。当然,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也希望政府对于我们能有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
记者:您认为您的企业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最得益于什么?
陈光华:企业转型会有阵痛,但是换来的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温州很多企业为了求得眼前效益,把资金投到房地产,或者是做金融、开矿山,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这对企业发展并无益处。
年来,我始终专注于企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面对很多项目我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我始终认为,老板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并且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一样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记者:您的目标是什么?有上市的计划吗?
陈光华:今年我们就汽车刹车系统中的真空助力器就做了100万套,“通顺”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到2015年有5亿元的产值,我认为实际的、量化的才是科学的。
我们现在已经有上市的规划,并将其提上了战略议程,希望到时能借助上市收购海外优质企业,继续将企业在汽配行业内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