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等先生介绍《“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有关情况。
8月30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先生等介绍《“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制造业招工难在哪?
高杲表示,制造业的就业问题确实现在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制造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
从短期来看,主要是普工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的短缺,我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出口的一些领域,订单需求比较饱满,所以用工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出现较大的用工缺口。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有所加快,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
而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到制造业领域去就业,而更倾向于一些工作比较灵活、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所以客观上也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的紧张。
另一方面,主要是持续性的缺熟练工、技术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这几年我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非常快,特别是一些新的科技应用在迅速深化和扩大。
国家出台三大对策
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对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促进制造业就业,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作了专门部署。
首先,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包括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疫情期间出台了很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
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吸引力;继续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新模式,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第二,针对制造业结构性就业问题,强化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融合。
要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快重点领域急缺紧缺人才的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第三,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包括健全重点企业用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以及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同,针对一些带动就业能力强、用工规模大的重点企业,我们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实施定点服务,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专场招聘、劳务协作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制造业用工问题。
在轮胎行业,也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比如大部分工厂实施12小时两班倒,工资水平在5000-7000元,由于技术操作难度系数高,且工作强度大,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本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在短期和长期来看,将有利于解决这些矛盾点,推动轮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