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整零合作 如此之难

发布日期:2011-08-16 来源:汽车网-中国汽车报 浏览次数:81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配套与采购,是汽车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尽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我们并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配套采购标准体系,市场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零部件行业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着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为探明真相、发现问题、改善现状,本报策划推出了“零部件采购专刊”。从多个侧面反映本土零部件企业在配套采购中遇到的难题与困境,同时也反映本土零部件企业目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处境,其中一些问题之严重超乎想象。

  产销量超过1800万辆,去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国内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2011年总产值将达2万亿元。

  ■  国内品牌受青睐

  国内零部件品牌已经占领国内汽车企业配套的绝大部分份额。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采购部副部长艾新昌表示:“广汽日野每年采购零部件15亿元左右,其中80%源自本土品牌。”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采购100亿元左右,其中70亿元是本土生产的零部件。而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每年要给整车企业做配套,同时要采购很多零部件。“扬柴基本上采购的都是国产品牌,年采购国外零部件的价值约为5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扬柴采购管理部部长栾涌波说。

  为何国内零部件品牌如此受采购方欢迎?

  “国内零部件来货时间短。国外品牌零部件大多必须提前一个月下订单。而国内零部件提前2个星期下订单就可以,有的国内企业甚至可提前一个星期下订单,及时性好,有助于减少库存量。另外,当我们对个性化的零部件有需求时,国内企业反应灵活,很快就能做出来。”栾涌波说。

  “价格便宜也是国内零部件的突出特点,国内零部件在生产、物流方面都有优势。我国汽车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市场竞争激烈,国内零部件让整车价格更有竞争力,铸造件等零部件国内外品牌差价可达一倍。”艾新昌介绍。

  ■  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

  虽然国内零部件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但在配套时依然存在缺陷,让采购企业又爱又恨。

  不少采购方认为,国内零部件品牌在生产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和国外企业相比有相当差距。“比如,我们的机械件有开发能力,但可靠性差、材料工艺、热处理比不上国外品牌。我国企业在燃油系统和制动系统技术方面还无法突破,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只能采购国外品牌。”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主任肖纲忠也表示。

  “除了零部件整体水平不高,同领域的不同企业之间差距也很大,以变速器为例,法士特已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仍有不少变速器企业无法跟进国Ⅳ带来的产品切换。此外,不同领域的零部件之间的产品水平也有差距。国内油泵、油嘴、变速器、活塞环等零部件属行业中较高水平。而壳类零部件,比如排气管、离合器壳等属行业中较低水平,国内优秀的变速器壳类、后桥壳体、制动鼓企业不好找。即便是中国优势的领域优势企业跟国际上同类零部件企业依然差距很大,以油泵油嘴为例,国内外制造水平至少差十年以上。”艾新昌说。

  此外,国内企业供货灵活、及时也引发争议。“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国内企业虽然比国外企业反应迅速,可以弥补市场一时之需,但是开发速度过快意味着研发生产环节不如国外品牌扎实,在使用后期会增加售后成本。”栾涌波说。

  ■  国内企业“内困”多

  至于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于不重视管理。“零部件企业大多由民营企业发展起来,领导人自己决策已成惯性,不重视职业经理人等管理类人才,更多的是在考虑留住技术人员。即便是请了职业经理人,民企老板往往难以接受经理人的“指手画脚”。因此,很多国内零部件企业不差钱,但做不好事。”栾涌波说。

  “很多国内零部件企业追着市场跑,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长远发展规划,导致企业无法跟上整车企业的开发进度和发展要求。有的零部件企业甚至没有严格的开发验证程序,90%的国内零部件企业宣传的核心研发能力,实际上只是聘请几位退休专家和高学历人才,大部分研发依然是外包的。国内零部件发展任重道远。”肖纲忠表示。

  “我国企业缺乏发展规划还导致企业流动性大,缺乏经验的延续,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进步。”艾新昌也对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表示担忧。

  管理、技术和经验的差距,最终形成了国内外零部件产业的巨大差距。

  ■  企业发展“外忧”大

  国内零部件企业也一直想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对此,艾新昌认为:“从大的趋势看,国内外零部件产品的差距在减小,但缩小的幅度并不明显,高端产品上几乎没有缩小,国内品牌目前还无法抗衡国际品牌。由于原材料涨价和贷款困难等原因,我国零部件企业‘外忧’不少,产品升级的意愿也有所下降。”

  栾涌波则认为:“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走入一个怪圈,国内品牌做得较好的产品是经济型产品,我们做得好的大多是国际品牌已经不做的产品,国际品牌已经到更大的舞台去做更高端的产品了。这是由于我国的采购方无法给零部件企业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造成的。为了迎合市场,整车企业拼命压低零部件采购价格。但要知道一元钱买不到两元钱的东西,国内零部件企业只能努力让采购方花的每一元钱达到最高的性价比,但无法做出两元钱价值的产品。采购方不能支付相应的成本是我国零部件品牌一直在低端徘徊的重要原因。只有整车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给予零部件企业合理的价格,才能改变这种不健康的采购与配套关系,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