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改革方面,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强认为,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是国有经济改革布局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仍分布过广,规模偏大,国有资本集中度偏低。部分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甚至还没有“破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和公司法人制度存在矛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机制。求解玉柴方程,也是寻找国企改革密匙
“玉柴方程”已经列出,那么,该如何求解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指出,解方程的关键是集团的改制,将集团单位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造成为多元化的集团,以适应国内、国际竞争。要达到“十二五”的目标关键还是靠改革。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建议,玉柴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应继续加强节能减排。从节能意义上讲,60%石油资源被内燃机喝掉了,20%到30%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是内燃机排出去的。我们要实现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环保承诺,都要靠内燃机行业努力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玉柴必须依靠创新,推动传统内燃机的升级换代,成为内燃机工业、工程机械行业和农业机械行业由大变强的排头兵,让所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老百姓、惠及玉柴自己的职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认为,玉柴集团属于典型的一个国有独资母公司,下面有若干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集团的规模较大。他建议对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将其改制为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对于玉柴实现公司治理机制商业化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他注意到玉柴集团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因为仅靠一种觉悟和文化是不够的,还要靠产权机制去吸引。如何改变产权机制呢?他建议用分步到位的办法,第一步把国有独资改成国有控股。可以考虑管理层根据业绩给一定的期股和期权,第二步引进民间资本,解决存量资产小的问题。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会长邢敏建议,玉柴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内燃机的技术水平,主要提高内燃机的热效力。他算了一笔账,2009年全国生产6700万台柴油机,如果每小时节省一克油,一年就能节省42吨油。如果每小时节省5克、10克油的话,那一年下来能节省多少油啊。传统的内燃机目前不可替代,国家在政策方面一定要给予传统内燃机更大支持,在技术上才有更大提升。在行业中应更注重“两化”融合,特别是在供给技术、增压技术、尾汽排放技术方面融合到电子控制技术。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玉柴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因为玉柴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留住人才代价比其他企业大。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单是对国内人才培养,更要加强与国际的交往,以及对国际人才的培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袁绪程认为,玉柴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革,但是多元化股份制改革还没有完成。中国国企改革,尤其是像玉柴这样的国企,不是垄断型的,也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非国有独资的,是竞争性的产业,股份制改革是可以加快的,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和政府沟通,也需要各方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