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汽车巨头也不甘落后,福特确定将在中国推出纯电动版福克斯,加快纯电动汽车国产;日产汽车则借助合资自主品牌启辰加速其电动车的本地化生产;宝马中国发布了近年来在新能源车研发与市场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透露,搭载宝马自身研发核心动力总成的ActiveE将于2012年开始实路测试;戴姆勒集团与北汽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拟探讨进一步技术支持和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益普索汽车研究副总监叶盛针对此现象分析称,“跨国汽车巨头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国产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有直接联系,他们会跟着国家政策走。”
对决:用价格点战火
跨国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国产上对中国市场接边发起强烈攻势,这一现象越发凸显争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主动权的问题。
叶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没有胜算,相反我认为外资汽车胜算更大。他们在汽车领域有着百年的技术积淀,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战略调整方面很快。”
叶盛对此解释称,“外资企业的强大和本土汽车零部件的落后,二者差距决定了中国汽车企业难以在核心竞争力上与跨国车企相抗衡。”
事实上,中国政府原本有意通过央企联盟承担起新能源汽车发展大任,领跑全球汽车工业,但在产品产业化推动初始阶段,跨国汽车企业展示出的技术积累和核心竞争力超出想象。
眼下,为争夺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跨国车企也扬长避短地建立自己的联盟。据AutomotiveNews消息称,通用汽车、福特和大众汽车等7家欧美汽车巨头达成一致,意在欧美市场共同建立电动车充电国际标准。与此同时,欧洲五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奥迪、保时捷、戴姆勒-奔驰及宝马)为新能源汽车制定新一代高电压连接器接口的标准建立了一个合作联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早期新能源汽车中,核心零部件基本使用跨国汽车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以新荣威混合动力版为例,其电池为美国A123公司生产,电机则是博世公司生产。根据新荣威混合动力版生产标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零部件显然很难配套,上海汽车不得不寻求跨国企业支持。
对此,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干频也承认,初期用的是国外的配套设施,同时要求配套公司在国内本地化生产,另外也在培育国内的供应商来做,关键零部件都将是本土化的。
不过,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正面交锋即将开始,中国汽车企业将率先打响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跨国巨头应对难度很大。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蒋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量产新能源汽车车价将不计入研发成本,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肯定是竭尽全力地贴近消费者。”尽管中外两方的技术路径不尽相同,但是一场争夺新能源市场的激战正在拉开序幕。
宝马众车型亮相2011广州国际车展
华晨宝马BMWX1首度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