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市场

零部件:外来和尚抢经念 本土和尚难争气

发布日期:2011-12-09 来源:中国汽车界 浏览次数:6056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本土零部件与整车厂一旦脱节,就不会成为汽车强国。
本土零部件的尴尬困局

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零部件企业依然没能打开局面。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使得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让出了一片“空地”,但机会眼睁睁地被欧美系或台湾地区的供应商拿走。

目前,国内稍微知名一点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只有华域汽车和福耀玻璃等少数几个。以欧意德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还在积极地开拓市场。

据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普遍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趋同,并且技术含量低,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一般是整车企业的1.2~1.5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领先于整车企业。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目前的平均投资不超过0.3%。与此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本土企业占据了国内零部件市场超过80%,而销售额却只拥有20%,并且90%集中在低端。

在业内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被寄予跨越式发展希望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未能取得突破。自2008年以来,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进口关键零部件。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的纵深发展也将更多地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领域。

今年,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在华培植或启用研发中心。世界零部件配件巨头德尔福、博世、大陆和电装等,都以研发低成本、价格便宜和使用性强的产品来吸引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反观本土零部件企业,以扩大生产规模自然替代了加大技术投入、沉浸在低端市场赚取大把钞票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无法跟上自主品牌的脚步,也就失去了已有的市场。

“现在跨国公司已经进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配套,凭借出色的价格和综合技术等优势,对中国原有低端配件肯定会形成巨大冲击。”业内人士透露。外资零部件为自主品牌研发的新产品在企业内部称为经济型产品,与以往的高端产品区分,价格稍稍高于本土零部件,但在技术和质量上比国内配件要高,“这很具杀伤力”,自主品牌很难抵御。

以“垂直整合”闻名于世的自主品牌,零部件配套自给率高达六七成,不仅使公司高速发展,也获得超强的利润,一度让行业羡慕。但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与外资零部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整合全球造车资源”的口号如此无奈。

外国零部件杀伤力体现在其技术垄断性上。在汽车配套模块化的背景下,一旦一个部位使用这个企业配件,整个部位必须全部使用该企业的,其他企业无法与之配套,这些都是上游高端技术产品,国内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

本土零部件与整车厂一旦脱节,就不会成为汽车强国。外资企业正是瞄准了自主品牌企业还没有进入成熟期的时机,对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进行围剿。外资企业的低价战略只要持续两三年,自主品牌企业就无力跟进。之后,外资企业再进行产品升级,提高价格,到时候国内整车企业会再度丧失价格话语权。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