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召开,世界汽车组织(OICA)与各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业内人士针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了他们的真知灼见。高质量、核心技术、强势品牌成为讨论的关键词。
反思过去建议未来
董扬:请各位同行评论一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看法?
PatrickBlain: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市场发展的转折点。首先是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与其他汽车公司进行合作的黄金时代;其次是中国汽车工业界与全球汽车界共同进入了合作新领域,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经历这两个转折点之后,中国汽车业要进行结构改革,包括行业的结构改革和企业的结构改革,为了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产品质量。其次,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越来越注重创新,这就需要更多的标准化,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管。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汽车业在变革过程中能够推进标准化,以期符合更高的国际标准和要求,这样就可与其他国家齐头并进,互相“兼容”。
KwanYoung-Soo:我的建议是,“走出去”是中国提升汽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很多世界级的生产基地都从拉美挪到了亚洲,中国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中国汽车业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同时中国汽车行业也正在寻求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首先中国有必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还有待加强。其次,汽车市场的标准化和法制化进程仍需加快,尤其表现在进口和出口方面。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应该着眼于长远。第三,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多地投资于提升小型车的质量和品质,因为这些经济型、小排量的车在中国还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最后,中国政府的政策应该继续在开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并保证中国汽车行业平衡发展,应该继续对环境友好型汽车开发做更多工作。
MitchBurtBainwol:汽车工业不仅要有创新和技术,还要把它转化成生产力,转化到实际应用当中,才能使这些技术发挥真正的作用。提升技术的安全性,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能够解决更多交通拥堵的问题和节省燃料等问题,所以怎么强调创新的作用都不为过。
YvesvanderStraaten:中国的汽车业已经面临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同样面临的问题,比如说二氧化碳的排放、燃料的安全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安全性等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更好地应用创新技术,如果能让一般的消费者、使用者都感到支付起来不是很困难,这样的技术才有意义。
为此,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的开发等。汽车、人和能源实际上应该当作一体化的系统来认知,应该以非常全面的眼光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