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跨国公司高管:核心技术须经长期积累

发布日期:2011-07-13 来源:盖世汽车网 浏览次数:4423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跨国公司高管:核心技术须经长期积累
 至于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真正掌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蒋健告诉记者,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德尔福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投入研发,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库,才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这些技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掌握。

    研发投入不足和太急功近利是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两大阻碍。据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介绍,博世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反观现在中国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3%以下,有的甚至不足1%。没有投入和积累,如何掌握核心技术?

    有跨国公司高管建议,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地积累自己独有的技术。

    政府应鼓励跨国公司本土化研发

    业界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担心,主要是怕他们通过技术垄断,发展到市场垄断。不过,目前一个可喜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已经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本土化研发活动越来越多。开展研发活动,不仅可以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更可以带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这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掌握非常有利。

    据蒋健介绍,在新加坡,企业如果就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技术培训本地人,政府就给予50%培训费用的补贴。他建议,中国政府也能出台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

    新能源汽车是发展趋势,无论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在努力掌握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对此,陈玉东建议,在纯电动汽车普及还很遥远的情况下,现在应该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忻天舒也认为,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刺激政策。

    不过,在新版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政府将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合资进行股比限制,外资不能超过50%。多家跨国公司高管对此都表示了担忧,“该政策一旦实施,将束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活动,阻碍他们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利”。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