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年前,菲亚特的成功甚至可以作为欧洲工业重组的范例写入教科书。由于持续亏损、资金短缺,一直掌控着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一度犹豫是否要把公司出售给美国通用,马尔乔内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让意大利人走出了噩梦。在菲亚特于2009年接手克莱斯勒后,马尔乔内还让该公司从破产边缘迅速恢复了稳定,马尔乔内的个人声望由此直追汽车业传奇人物—雷诺日产联盟的双料总裁卡洛斯·戈恩。
不过,这种现在看来昙花一现式的神话可能使其拯救者的光环大打折扣,在未及构建起一个庞大帝国之前,菲亚特汽车公司就重新嗅到危险的味道。4月26日,菲亚特宣布,第一季度欧洲市场营收下滑13.1%,当季营业亏损2.07亿欧元,而上年同期营业亏损为1.06亿欧元。
倒是其控股的克莱斯勒的热销抵消了菲亚特在欧洲的颓势。同一份季报显示,受益于汽车销量增长33%,克莱斯勒今年第一季度净利为4.73亿美元,是其2009年申请破产以来的最佳季度获利。
为了摆脱对欧洲本土的依赖,马尔乔内一直视克莱斯勒为将菲亚特的美国之路化荆棘为坦途的通行证。除了奔驰、宝马和保时捷等豪华汽车厂商以外,美国从来都是大多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噩梦,他们负担不起国民轿车在当地的投资。法国PSA标致雪铁龙和雷诺都被夹在了高质量的日本车型和廉价的美国汽车之间,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大众始终在美国坚守,其业绩仍不到后来进入的现代起亚集团的三分之一。
马尔乔内试图利用克莱斯勒重返美国, 2011年,克莱斯勒的息税前利润对菲亚特总利润的贡献率高达65%。
玄机
眼下,野心家马尔乔内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在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重见光明。在一次失败的合资经历后,其在中国组建的新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确信,公司已从自己以往所犯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一个“崭新的菲亚特”将一飞冲天。
10天前,广汽菲亚特发布了其即将投产的首款车型—Viaggio(菲翔),“Viaggio”,意大利语中意为“旅程”,比假想敌卡罗拉的轴距更长,这绝非该公司一直擅长的小型车领域,但新车命名显示,合资公司对其成功志在必得。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成长最快的市场,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会选择漠视这个市场,重返中国市场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雄心壮志。”菲亚特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首席市场官 Olivier Francois 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相信菲翔是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最优秀车型之一,它是一款长轴距C级轿车,轴距达到2706mm,比同级的都要大。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制定正确的中国市场战略、并让它付诸实施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