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雷诺国产启动山雨欲来 项目前景遭受质疑

发布日期:2012-05-2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2659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雷诺首款C级旗舰轿车塔利斯曼全球首发。雷诺汽车CEO卡洛斯戈恩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塔利斯曼是雷诺产品序列中最高端的车型,选择在中国进行全球首发,体现了雷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信心。这也是戈恩首次以雷诺CEO的身份来到中国,其此行被业内解读为其为雷诺国产造势。
 

又添政策“霜”

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劣势是有历史原因的。

张志勇说,雷诺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早。雷诺日产联盟成立于1999年,早在联盟成立前的1993年,雷诺与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在湖北省孝感市组装和生产轻型商用车塔菲克的合资协议。然而在投产后的8年多时间三江雷诺才卖出了4000多辆车。雷诺日产联盟成立之后的2000年,联盟规划了日产和雷诺的分工。具体就是日产来开拓中国市场,雷诺去开拓俄罗斯等其他市场。在当时,从表面上看,这种分兵布阵,是合理的。中国和俄罗斯从面积等方面来说,两者是处于同一等级的大国。然而当时未能预期到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和俄罗斯大相径庭的不一样的。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俄罗斯却没有。因此中俄汽车市场发展的差异,造成了雷诺在世界汽车市场比较尴尬的情况,也造成了日产和雷诺在中国的的不均衡发展。

而在随后跨国企业国产化的潮流中,由于三江雷诺等历史遗留问题,雷诺也迟迟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错失了发展良机。

张志勇认为,戈恩的“今年下半年进行国产”的说法,只是一种乐观预期。他指出雷诺近几年一直在吆喝国产,然而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没有成功。因此他对此次雷诺国产宣言持观望态度。东风汽车方面的态度是雷诺是否能够真正国产的关键。继三江雷诺失败之后,在2004年,雷诺汽车再次宣布国产计划,但由于生产基地的选址等争论,该计划被迫搁浅。而在雷诺此番的国产进程中,三江雷诺资产如何解决、三江雷诺是否和东风联合、落地日产工厂还是武汉、雷诺是独立还是以东风日产的子公司身份进入中国等问题依然是雷诺和东风汽车争议的焦点。

他说,目前雷诺国产化面临的难题不仅是其自身问题,外围的政策因素也变得不利。不仅没有大环境的顺风船可搭,发改委对合资公司审批的管控越来越严格。除了新的合资项目需要上马新能源以及合资自主品牌之外,投建新厂也必须兼并现有生产企业。这也给雷诺撇开日产进入中国成立独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增加了难度。而雷诺如果撇开联盟独立成立合资公司的话,其国产就可以绕开东风,三江雷诺等历史遗留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棘手。

国产前景尴尬多

张志勇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车型除了要适应当前中国市场之外,也要和其进口车型销量高的车型一致。目前雷诺在中国销量最高的车型是科雷傲,且是中国市场大热的SUV车型,因此其成为雷诺国产的首选车型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雷诺国产目前尚在启动阶段,在发改委审批顺利的前提下,无论是利用现有工厂还是新建工厂,真正投产上市都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了。戈恩曾表示希望在2015年底能够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汽车。而到2015年中国的SUV热是否还能持续眼下的巅峰状态,是显而易见的。这股热潮在两三年之后应该是处于降温状态。

张志勇认为雷诺的国产车型,不能被当前的市场状况决定,应该有预见性。和SUV热相比,在未来,中国二三线市场的潜力可持续性有目共睹。他认为,雷诺目前在中国二三级市场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要国产的化,从这方面入手,是不错的选择。

有消息称,2004年雷诺国产计划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方对于雷诺国产选址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工厂的最终选址不仅涉及到到各方利益、也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左右。

目前雷诺和日产三个共享平台、涉及有15款车型。其中C平台为紧凑型,使用该平台的日产车型为轩逸、奇骏、逍客,雷诺车型为梅甘娜、科雷傲以及X87。B平台为小型车,使用该平台的日产车型为阳光、玛驰、骐达,雷诺车型为Clio 和Modus。D平台为中型车,使用该平台的日产车型为天籁和primera,雷诺车型是纬度和拉古娜。目前除了primera之外,日产的其他车型都已经在中国生产,因此雷诺国产减轻成本、搭载现有东风日产平台,是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的。

不过由于目前所有的日产中国工厂都已充分使用,雷诺国产势必要另辟工厂。而戈恩也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新厂址也在和东风公司进行磋商。抛开新工厂选址涉及到的各种复杂因素,如果新工厂成功建立的话,雷诺国产项目的盈利前景也不得不令人担忧。

五万辆的产能在业界被认为是一个整车厂盈亏的界限。也就是说,一家整车厂的产能不足五万,其所得便不足以盈利。雷诺目前的销量仅为两万多台。其建厂国产之后,如果其销量增长速度跟不上,盈利或成奢望。

 «    1    2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