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传长安福特吃茶花汽车 壳资源交易黑洞

发布日期:2012-06-08 来源:汽车商报 浏览次数:2680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5月底,“茶花汽车”(全名昆明茶花汽车厂)高价出售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称,长安、福特与杭州市政府在该次交易中出价高达约4.5亿元人民币。
 

等到199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工业项目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凡涉及汽车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论其建设性质,不分资金来源,也不分限额以上或限额以下,一律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其中重大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接替《目录》管理制度的则是《公告》管理制度,2001年,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最后的特别说明规定:严禁盗用、套用、转让《公告》中的产品及合格证,违者将从《公告》中撤销其生产企业或产品,这一规定使得“汽车生产资质”正式成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200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规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需要行政许可,随后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汽车生产准入制度确立。

2009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自筹资金扩大同类别产品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包括异地新建同类别产品的非独立法人生产单位,其中汽车生产企业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至此汽车生产资质与准入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模样。

到底有多少零生产“壳资源”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汽车工业的急速发展,中央部委和各省都争先恐后地建设汽车生产线,全国整车企业数量在当时就达到了120余家。在1989年国家对汽车行业实行《目录》管理之后,1989年~2000年的十几年间,《目录》共发布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164家。在《目录》管理制度被《公告》制度代替之后的2006年,国家发改委清理过一次整车企业生产名录,注销了120多家企业的生产资格,而现在乘用车领域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也只有100多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快讯》当中显示的67家乘用车企业生产情况显示,处于零生产状态的企业就有5家,分别是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辽宁黄海商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西华翔富奇汽车有限公司,而也有业内专家表示:“《产销快讯》当中的数据并不完整,因为有些实际生产的企业没有上报,但数据上会显示为零,但更多的是没有收录在《产销快讯》当中的零生产企业名单,而这些企业为数不少。”

 «    1    2    3    4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