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我国轮胎企业间并购重组大整合拉开帷幕

发布日期:2012-07-16 来源:《期货日报》 浏览次数:1872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尽管眼下轮胎行业整体陷入低潮期,但轮胎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好戏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
 尽管眼下轮胎行业整体陷入低潮期,但轮胎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好戏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
 
    7月10日,赛轮股份(7.89,-0.01,-0.13%)对外披露两则股权收购计划,分别拟出资不超过2亿元与1.2亿元收购山东金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以及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据了解,此次并购所涉及的金宇实业拥有1000万套半钢子午胎产能,沈阳和平拥有120万套全钢子午胎产能。如果并购成功,赛轮股份将新增半钢胎产能490万条,全钢胎产能120万条,其整体产能将突破2000万条,增幅达50%左右。
 
    市场对于此并购消息也给予了正面响应。尽管在7月11日复牌当日赛轮股份股价全天跌幅达1.25%,但在停牌前的7月9日其股价则全天劲升6.1%。显然,市场对此次并购已有相当预期,提前消化了这一利好消息。
 
    在当下轮胎制造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赛轮股份为何舍得花费重金实施并购?
 
    “因为现在收购成本较低。”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陈章柱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从一般规律来看,行业形势较差时往往是兼并重组的活跃期,而当前轮胎制造行业已从2008年以来高增长、高收益的态势陷入销量、利润双降的困境。尽管去年年初以来橡胶原料价格一路下滑,轮胎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下降,但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终端市场需求也没有较大增长,产需失衡导致企业整体产能过剩,行业开工率普遍不高。陈章柱指出,从轮胎行业内部结构看,尽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大企业的生存状态要好于中小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轮胎企业的估值溢价水平较低,大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整合市场渠道扩充产能。
 
    据一位熟悉赛轮股份的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并购着眼点还是在于扩大产能规模,实现规模效应,以进一步摊低运营成本。东证期货北京投研中心总监闫新兵则表示,对于此次并购计划市场早有预期,除了赛轮方面的主动出击外,也不排除近两年来轮胎企业利润率急剧下滑,一些企业选择退出轮胎制造另寻它途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宣布对其他两家轮胎企业股权并购的同时,赛轮股份还披露,对旗下全资子公司青岛赛瑞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担保,同时通过这家子公司对收购的泰华罗勇橡胶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担保。
 
    “这可以看作赛轮有意整合上游产业链的一次尝试。”资深行业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赛轮斥资3200万元人民币收购泰国泰华罗勇橡胶加工厂51%的股份,现在这两项决议是对该项交易的补充完善。通过收购泰国天然橡胶加工厂,赛轮由此介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借此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原料来源。
 
    据了解,在过去两年,天然橡胶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国内轮胎企业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不少企业开始对行业链中上游资源进行整合。
 
    “向上游整合资源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李先生认为,在过去两年,天胶价格内外盘倒挂现象经常出现,国内保税区内价格低于产地价格,这种情况下在国内采购反而更有优势。他表示,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可以拓展思路,到海外原料产地设立生产厂,一方面可以就近利用当地原料、人工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规避国内企业在出口欧美国家时面临的贸易壁垒压力。
  1    2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