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会调查,现在自主品牌车商库存车所占资金基本都超过1000万元,合资品牌超过3000万,而一些德系豪华品牌车商用于提车的资金更是超过1.5亿元。一位进口经销商坦言,仅在压库资金方面经销商就面临巨大压力。
经营模式亟待转型
重重压力之下,经销商的经营生存成为面临的重要难题,如何度过难关是多数经销商必须去思考的命题。
在此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建设启动仪式上,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经销商的经营方式单一成为其不能应对此轮危机的重要因素。
“过度依赖产品资源的暴利营销方式是目前国内经销商的共同问题。 ”无锡商业大厦集团东方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金钢认为,目前国内经销商在盈利方式上属于多度依赖销售整车产品方式,仍然单靠销售整车业绩获得企业的返点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应对汽车市场低迷带来的冲击。“在车市增速放缓之前,汽车经销商的赚钱手法太过简单,这种通过厂商自有商品而不是自己产品的盈利模式,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 ”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经销商总体营收中整车销售业务占比是60%,一些新店则高达88%。而在西方成熟汽车市场,经销商整车销售利润收入占比约为5%左右,约有60%则是来自服务维修和金融保险等业务。
“经销商转变此前的营销思路以及探索更多的经营模式,”吕金钢说,“市场现状已经如此,经销商只能先从自身寻找突破口。 ”
在记者的采访中,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汽车市场的经销商也并非是所有都出现经营困难的状况。据记者了解,一些盈利模式多元化的经销商更能够有效的应对目前的困境。一位总部设在北京的吉林经销商集团告诉记者,由于早在该集团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因此在目前汽车市场低迷的状态下,该经销商依旧保持了盈利微增长的业绩。据介绍,该经销商的成功来自于整合内部资源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开拓以服务为主的盈利模式。
此外,在研讨经销商应对困局的方式上,国家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经销商集团化也是一种模式,并且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徐长明表示,大集团经销商更容易形成开源节流式的精细化管理方式。 “特别是大的经销商集团不仅可以拥有多种品牌4S店,使得经销商拥有不同的利润支撑,同时在维修方面可以共享一个修理店,从而降低经销商的支出成本。 ”
徐长明告诉记者,在经销商的经营模式转变中,一些实力不强的汽车经销商必将遭受被市场洗牌的命运。有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约有6.59万家汽车经销商,数量约为美国市场的3倍。随着汽车市场的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流通领域经销商之间的兼并之战即将狼烟四起,“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也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