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国松案的“蝴蝶效应”,正在长春触发另外一场“风波”。
7月8日,正值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大众”)因为大众DSG事件、静国松案和红旗车复产而召开人事调整的高层会议之际,来自吉林省的100多位一汽大众渠道客户堵在长春市普阳街3333号前——即一汽大众销售公司的门前“讨要一个说法”。
“这实属最后的无奈之举。”7月13日,多名上述当事人向记者透露,由于静国松案件的震荡,长春市一家由一汽大众长期提供货源、由某4S店垄断经营的独特市场,遭遇突然断货,而已通过该渠道支付车款的当事人,目前已陷入无人认账、血本无归的尴尬境地。
超级销售
事件由“静国松案(详见本刊总第66期《一汽大众4S潜规则》一文,6月25日出版)”触发,但更深的背景,是一个行业繁荣下的毒瘤。
由于一汽大众多款车型长期供不应求、利润丰厚,促使拥有地利之便的长春市所有的一汽大众授权经销商,不遗余力地在一汽大众内部寻求各种“关系和天线”,并有了所谓“有多深的关系就拿到多少畅销车,赚多少钱”的说法。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非商品车”开始浮出水面。
所谓“非商品车”是指,汽车企业为新品上市而进行的试乘试驾、路试、零部件及技术测试、商演及意外磕碰,或正常概率残损而形成的非直接商品流通车。作为大众汽车在华重要的合资公司,多年来,一汽大众在累计完成600万辆整车产销规模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数量相当可观“非商品车”。这些“非商品车”的商品化拥有着最大的利润与寻租空间。
要完成“非商品车”的商品化过程,上线需理顺一汽大众内部某些层面的“关键节点”和人物,下线直接对接有此需求的消费者,并能在交管部门顺利完成上牌,则此交易即可顺利完成。
长春禾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禾根”)在吉林省就扮演着一个能在一汽大众和消费者之间“承上启下”的角色。
记者在长春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汽大众在长春市17个授权经销商之一,位于长春市高新区卓越大街666号的禾根,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甚至当地人也不熟悉。但这样一家边远的4S店,却在开业一年半的时间内快速售出各类一汽大众轿车1000多辆。更让人惊讶的是,该店销量的90%以上,均集中在一名叫姜丹丹的VIP主管手里,在长春可谓名副其实的“翘楚”。
一位已向禾根账户上打入近百万购车款的赵先生透露,姜丹丹确实有能力从一汽大众“顶出来”一系列紧俏车型,比如高尔夫、迈腾、速腾、捷达、甚至奥迪Q5,不但不加价,直接提车,而且比市场价低出10%~30%不等。在禾根开业一年半的时间里,经姜丹丹之手,仅当地就购出一汽大众各型轿车900余辆,而这其中以“非商品车”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