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收入近40亿元。
2010年,波鸿集团投入9.26亿元建立绵阳好圣工厂,从事汽车转向节、制动钳、支架、制动盘、排气管等铸件毛胚的加工。这是这家公司初次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其后,波鸿频频“出手”,发展速度惊人。
早在威斯卡特之前,波鸿集团就收购了法国诺灵科集团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无锡诺龙铸造有限公司;今年4月,其又与德国EB公司共同出资17亿元,建造铸件工厂。
“铸锻件是汽车产业链上较为低端的产品,投资巨大,且技术含量不高,有实力的大企业不屑做,大多民企又因投资巨大不愿做。”从事汽车行业多年的董平认为,目前,汽车零部件铸造行业并没有形成寡头企业,而该行业正是波鸿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
论声誉,被收购前的威斯卡特远在波鸿之上。这是一家具有110年历史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轿车与轻型卡车铸造排气歧管供应商,并已于加拿大上市。
威斯卡特的产业遍及全球,在加拿大、美国、匈牙利和中国武汉均有生产基地,客户包括通用、大众、福特、宝马等。
在当前全球并购的最佳时机,波鸿尤其看重威斯卡特的品牌、技术、客户等资源。
“想要迅速完成产业链上的布局,并购是最佳选择。”董平表示,波鸿希望在汽车零部件铸锻方面取得全面领先,研发、管理、环保都要领先,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才能迅速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客户。
“仅靠波鸿现有的技术和实力,即使再过三四年,也无法跻身知名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行列。”董平如是说。
“联姻”幕后
在董平看来,威斯卡特是一家经营策略稳健的企业,虽然业务受到经济危机冲击,但经营状况基本良好,负债率较低,需要波鸿偿还的债务仅有3500万美元左右。
“我们委托一家加拿大公司帮我们在全球筛选并购对象,去年5月,这家公司向我们引荐了威斯卡特。”董平谈到,当前是出海并购的一个好时机。
“当时竞争非常激烈。”董平介绍说,“想并购威斯卡特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我们这样的企业,真想做这个产业,想引进技术、管理、研发团队,把亚太地区的市场进一步做大;另外一类是其竞争对手,他们想买下这个企业,然后关掉;还有一种是买下之后准备分拆卖掉、大赚一笔的企业。”
“刚开始,威斯卡特对我们并不是很热情。这家企业表示,与他们接触的公司很多,有的甚至快要签约了。”董平称,“谈判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我们用高价把竞争对手挤走,然后再慢慢杀价。”
威斯卡特新年报显示,该公司的业绩下滑得很厉害。此外,波鸿发现,威斯卡特的2010年财务报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一些过度“包装”,而自己的报价偏高。于是波鸿选择了拒绝付定金,继续竞标,进一步把价格降低。此举让威斯卡特的老板非常不满――因为价格压得太低,威斯卡特还一度不接待波鸿的谈判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