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也表示,满意度得分下降可能是因为汽车行业服务水平无法跟上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的爆炸性增长。在过去四年里,中国市场就新增了将近4000万辆乘用车。
消费者担忧维权成本过高
比起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消费者对于汽车“三包”的热盼程度更甚。对于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多数消费者认为应直接汽车经销商解决,稍微有“韧性”的消费者会选择向消协投诉。对于最终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消费者普遍表示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明确法规保障汽车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在汽车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在没有“三包”政策保护的情况下,遇到问题,他们只能通过媒体,通过消协,但是吵了一圈下来,最终还是得坐下来和经销商谈判。正如一位车主韦女士所说:“消费者的角度和经销商不同。消费者买了一辆车子出了毛病,这个毛病对他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毛病。但是在经销商来看,他卖出了成百上千辆车子,其中你的这辆出了毛病,这个毛病只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毛病。所以双方永远不可能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来协商。这个时候有一项具有可行性的法规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缺少相关的“三包”法规来撑腰,像陈先生这样的消费者有很多。车子是经销商那儿买的,出了问题又由经销商或者厂家来鉴定,消费者明显没有话语权,处在一个弱势。所以他们或者不了了之,或者得到了一点点的补偿。但是这些维权结果往往都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在与经销商,与厂家博弈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有理有据地来要说法,而不是投诉无门最终只能看谁比较难缠。
羊城晚报也针对此表示,与几年前相比,目前国内的车主维权手段比较理性,很少采取过激的方式,大都要求汽车厂商能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解决问题。统计表明,93.93%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投诉的内容非常紧迫,必须得到解决;而要求召回的消费者占投诉总量的40.36%。但维权成本过高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