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无论对于供应商还是终端客户而言都是一个敏感因素,而保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的灵活定价机制,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应商的利益,同时也使终端客户成为直接受益者。针对铜、橡胶等受市场波动较大的原材料,为了降低风险,保隆会与原材料供应商提前预测行情,锁定价格,防止由于价格波动造成的原材料价格暴涨。同时,在价格呈下降趋势的时候,保隆会与供应商采取每周定价的方式,了解价格的最新动态,制定合理价格,保证双方的基本利益。
采访中曹建明反复强调,要想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与供应商的相互合作实现双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扩大利润率,提高竞争力,保隆每年都和供应商一起设定一些成本降低的目标,对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成本下降实现利益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保隆会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中,对供应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工艺、质量控制、物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帮助供应商提升了管理水平。 同时,为了形成良性的库存管理,保隆与部分供应商实施了VMI库存管理模式,通过订单拉动的方式进行及时补货,从而在整个供应链内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供应链在国外发展已有一段历史,然而在国内起步比较晚,这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曹建明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尚没有意识到供应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多人还是简单地从物流的角度看待供应链管理,而系统规范的管理流程对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否则后期改造耗费的成本是巨大的。值得庆幸的是保隆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开始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逐渐对供应链里面的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据悉,保隆已于2011年年底开始构建BMS(保隆管理体系),将通过可视化的信息数据的显示,对数据进行同步采集与适时分析,让每一个流程操作都有源可溯,对于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搭建了比较完善的ERP管理系统,未来我们将会在此基础上付诸更多努力,打造更加高效灵活的保隆供应链体系。”曹建明称,保隆的ERP管理系统从2007年就开始实施了,目前对于生产计划、物流计划、仓储管理等都具备成熟的管理能力,未来公司将会进一步完善ERP管理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陆续开发运用电子采购系统、电子订单系统、财务系统和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等,从而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系统完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