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多家4S店陷“退网风波” 一个月卖不出一台车

发布日期:2012-12-26 来源:钱江晚报 浏览次数:135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多家4S店陷“退网风波” 一个月卖不出一台车
      开4S店=赚大钱的日子,真的一去不返了。近日,多个汽车品牌传出在浙江遭遇经销商“退网”风波,其中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与进口豪华品牌。当车市告别高增长,习惯了“赚大钱”的车商们,不得不面对“微利”乃至“长期亏损”时,有人选择了退出。

      缩地、裁员、退网……

      讴歌的日子很难熬

      这一次“退网”风波,讴歌首当其冲。作为一个高端汽车品牌,讴歌这两年在华销售并没有跟上车市的大好形势。11月的广州车展上,讴歌刚刚上市了新车ILX。没想到,“退网潮”随之而来。

      据传闻,讴歌在全国有十多家经销商已经退网或者正准备退网,占到该品牌在华经销商总数的两成以上。“温州的讴歌4S店,上周五刚刚处理完退网的最后事宜,将在今年7月确认退网,所有的老客户售后服务转到当地广本经销商。另外,宁波的讴歌4S店也已经退网,而浙江另外3家店也都挣扎在生死边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讴歌在浙江的日子,确实难熬。“各家讴歌4S店,有的在缩减场地,有的在大规模减员。4S店正常运作需要三四十人,有家店已经精减到了10多人,接下来还要继续减,估计到年底也就剩1个销售员,2个售后服务,1个财务,这几乎是撑起一家店的最小编制。”

      一个月卖不出一辆车

      4S店被库存压垮

      除了讴歌,今年还有多家浙江汽车4S店被卷入“退网”风波。年初,杭州石祥路上某自主品牌的4S店经营权易手;5月,嵊州某日系品牌4S店被“停业整顿”……

      事实上,2009年比亚迪在杭州就遭到过经销商退网。时隔数年,浙江汽车4S店“退网”风潮重现,且更为凶猛——以前不愁卖车的合资品牌,乃至进口豪华品牌都加入了进来。

      业内人士表示,新车销量不济,库存严重是导致经销商退网的重要原因。以讴歌为例,浙江一家讴歌4S店负责人私下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该店平均每个月只能卖一两辆车。最惨的上半年,两三个月卖不掉一辆车。据悉,今年讴歌在中国的总销量仅1800多辆,只有去年销量5000辆的三分之一。扣除库存,实际终端销量可能仅1000辆左右。有消息称,因为销售遇滞,目前上海港口停泊了5000多辆讴歌车型。

      “2009年,店里月销最好时能达到近200辆。可2010年以后,这个数字不断下降。今年年初,每月只能卖20来台车。退网之前,4S店库存有200辆左右,相当于10个月的销量。”一家经历过“退网”的自主品牌4S店中层告诉记者。

      扩张→压库→资金链断裂

      车市“大跃进”后遗症

      过去十年,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车市的“黄金年代”。200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340万辆。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1850万辆,增长了4倍多。尤其是2008年至2011年,车市快速扩张,让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谋求更大发展,不少汽车品牌做了两件事:一是扩大产能,二是增加经销商数量。可随着车市增幅放缓,“僧多粥少”的问题很快暴露。

      目前,不少汽车厂家对旗下4S店采取“定指标——压库——返利”的政策。首先厂家以一定时间段(如月度、季度)给4S店定下“指标”,将车“压库”给4S店,由4S店垫付资金,将车“吃”下。如果“指标”完成,厂家就会“返利”给经销商。“指标”完成得越好,“返利”越丰厚,4S店占用资金也越多。车卖得好,资金很快就回笼了。可如果车卖得不好,一方面降价亏本卖车,一方面又要吃下更多的车期待返利,4S店资金链极易断裂。

      车市环境的变化,也体现在品牌代理权迅速贬值。曾经削尖脑袋要开4S店的情况不见了。信息灵通人士说,中华、一汽丰田等多个品牌在浙江的经销商承受着巨亏。如果明年厂家不及时调整商务政策,还要倒掉一大批。

      不压库,及时调整目标

      厂家也在反思

      厂家与经销商,是汽车产品供售的上下游。一旦经销商退网,厂家也会遭遇到断腕之痛——不仅颜面大失,还会碰到一系列后续问题。例如,原来在4S店买车的客户,他们的车保养怎么办?万一需要维修该找谁,等等。因此,一次次退网事件后,厂家也在反思与调整。

      “虽然从销量上,今年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我们的日子,真的要好过很多。”杭州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告诉记者。2009年的退网风潮,也催生厂家调整了对经销商的政策。“现在,每个月厂家都会根据当月销量,来限定经销商的库存量。比如上个月,我们卖了60辆车。那么下个月,我们的库存不会超过90辆,不会多发货。这样,经销商的压力就不会太大。”

      杭州一家自主品牌经销商透露,今年以来,厂家甚至每个月都给经销商发函。“针对厂家做得不够的地方,每个月可以提3点意见。我们提出的意见,大多很快得到了改善。我想,这也是厂家出于保护经销商积极性来考虑的吧。”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